-
图书名称:《张仲景研究集成下》【作者】钱超尘,温长路主编【页数】2370【出版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09【isbn号】7-80174-264-8【价格】256.00(全二册)【分类】张仲景-人物研究【参考文献】钱超尘,温长路主编.张仲景研究集成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09.图书目录:《张仲景研究集成下》内容提要:...
2023-02-23
-
图书名称:《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作者】刘大钧主编【页数】222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80-9【价格】2350.00(全七册)【分类】周易-哲学史-文集【参考文献】刘大钧主编.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目录:《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易学史5》内容提要:...
2023-02-23
-
【pdf】担保纠纷裁判规则与类案集成202205李舒...
2023-02-07
-
图书名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精华本第1册图文珍藏版》【作者】(清)陈梦雷,(清)蒋廷锡原著;刘宇庚主编【丛书名】中华传世藏书【页数】426【出版社】北京:线装书局,2016.01【isbn号】7-5120-1960-7【价格】4680.00(全十二册)【分类】百科全书0-中国-清代【参考文献】(清)陈梦雷,(清)蒋廷锡原著;刘宇庚主编.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精华本第1册图文珍藏版.北京:线装书局,2016.01.图书目录:《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精华本第1册图文珍藏版》内容提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精华本第1册图文珍藏版》内容试读【「清]陈梦雷蒋廷锡⊙原著刘宇庚⊙主编木数篇。飲定古今圖書集成曙錢装書局第一部古鼠质惠会肉六为导读术数是养生学术语,是调养、锻炼身体的方法。中国术数,简称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术,指法术(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术数为道家之术(所谓阴阳家皆出自道家),而阴阳五行理论也一直为道教所推行(儒家、佛教都没其理论,儒家所谓子不语乱神怪力,故不提倡),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术数以卜盆、风水、命理、占梦等各种形态的预知方法,推算对象由人、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不等,术数学有着科学内涵,并超越了科学,是中国文明史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术数篇具体包括术数江考、术数名流列传、术数艺文、术数纪事和术数杂录,如《太乙淘金歌》、《太乙局》、《太医人道命法》、《奇门遁甲》、《日家奇门》、《金匮玉衡经》、《龙首经》、《五变中黄经》、《六壬金口》、《大六壬类集》、《大六壬立成大全钤》、《南齐书》、《容斋随笔》、《荆川稗编》和《图书编》等。☑第一章术数汇春一中华传世藏书《太乙淘金歌》叙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太乙者,太极也。二目者,两仪也。大小四将者,四象也。合其数而为七者,七政也。日月五星,垂象于天,知乾坤否泰,明岁时灾祥。黄帝则以成书,传于后精华本世,而元妙幽微,习者亦寡。愚与呆子牟生用六陈子坐谈,或谓兵机神秘,不可得而闻也。愚日:法固有在,所贵先知。先知者,三式耳。愚校三式,编《太乙时成》,以《淘金歌》为捷旨,纪验灾祥,用之于兵,无不刻应。其知天、知地、知人,岂特知彼知己而已哉!时天启七年丁卯正月十八日,巴西刘养鲲书于桐梓公署。术数篇数命源流太乙入局法黄帝元年上元头,五元六纪除为则。盖黄帝生而神灵,气合造化,正位之始,命大挠占斗建而作甲子,命风后瞻微垣以作是书。天地之气,至此清明。衣冠文物,至此大备。所以即位元年之始,正为上元,甲子之首也。每太乙一元,该七十二局。盖太乙官行二十四,天地支分十二,天目行度数十八,合三象齐一,故以七十二局为一元,五元合而为三百六十年。数为六纪。六十年为一纪,即甲子一周也。六纪而为三百六十年是也。与数齐一,合周天之数,故为一运终,始置上元。今将黄帝元年为始,细列后来各上元年于下。三太乙三年一宫游,夫太乙者,水位也。遇土即止,故避而不入中五也。河图之数,五十有五,而传世藏书太乙之数去五,止用五十也。错综而成八宫,盖上驾天一生水而地六,故为乾也。下驾地二生火而天七,故为兑也。左驾天三生木而地八,故为良也。右驾地四生金而天九,故为离也。故一宫为乾在西北,二宫为离居正南,三官为良居东北,四宫为卯居正东,五官居中,太乙不入。六官为西正西,七宫为坤居西南,八官为子居钦定古正北,九官为巽居东南,并八间神申戌亥丑寅辰巳未,共十六神,所以统天地之气,测天地之候也。二十四年一周毕。图太乙游行八官,每宫住三年。二十四年为一周者,周而复始,不入中五。一天二火三为鬼,四木六金坤在七。八水九巽中应五,神宫定位天机秘。乐产日:太乙理治,以明人事,已知未来。王者得一以为天下正,故差一官以成就乾也。精华本一乾,天门也。主冀州。文昌临之,若关囚,有迫胁君父之象。二离,火门也。主荆州。太乙临之,诛将相。园周合三良,鬼门也。主青州。始击临之,主后妃宠嬖进用中官,有兵事之象。四震,日门也。主徐州。及胡兵,始击临之,西戎侵扰。术数篇六兑,月门也。主雍州。客大将临之,南蛮来侵扰。七坤,人门也。主梁、益。主大将临之,其分有兵革灾发。八坎,水门也。主兖州。太乙临之,大臣被诛,青、徐有乱。九巽,风门也。主扬州。客大将临之,主北狄侵扰。大乙仍须甲子求,诸将皆当依此识。求甲子者,以上元甲子为始推算也。诸将者,二目并主客大小将也。求上元者,截至元世祖至元元年甲子为上元第一纪起算是也。自帝尧甲子至正统甲子,共六十三甲子。此二解互相参考,则差一元六十年。求天目天目上元起于申,四⊙☑天目者,文昌也。照鉴万物,故云天目。居斗魁之前,为台辅之象,在天为中阳,号文昌,属主将之首。乃荧惑之星,建南方,旺夏三月,上元甲子岁起申。依数顺行十六神。阳局天地重留算,阴局艮巽亦重轮。天目文昌,自上元甲子岁,起武德,顺行十六神,阳遁至乾坤,重留一算;阴局至良巽,重留一算,俱十八年一周天。以太乙入局之数,用十八累除之。不及世藏书者,命起武德行,阳遁乾坤,重留一算;阴遁遇艮巽,重留一算。惟乾坤重之,余则一位一算,数尽处为天目所在。假令第二丙子元辛丑年,太乙入二十六局,以十八除之,余八数。初起武德顺行,历乾重留一算,则八至丑官为天目也。余仿此子为地主丑阳德,艮称和德吕申寅。高丛卯位太阳辰,大炅为巽已大神。大威是午天道未,大武为坤武德申。酉宫太簇戌阴主,阴德大义乾亥神。《律历志》云: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而太易流行,分布四维,行于十二支辰,故有十六神名。精华本求计神子岁计神寅上起,丑牛寅鼠逆周流。计神者,岁星之使也。图计之宿,为太乙烛笼,用以筹度军国动静、主客胜负,为二目之首,四将之源。上元甲子岁,起于吕申,逆行十二支,不用四维,故子年常加寅,丑年常加丑,寅年子,卯年亥,辰年戌,已年酉,午年申,未年未,术数篇申年午,酉年已,戌年辰,亥年卯,逆行十二次为一周也。假令辛丑年,则计神在丑是也。余仿此。求客目次求客因何向?计神用加和德上。下看天目所临辰,其宫便为始击将。始击者,地目也。属客将之计,乃填星之精,建中央之气,旺四季之月,常以计神加和德艮,顺行十六神,看天目所临之下,为始击将,乃客目也。盖地目由天目而生,计神加和德者。艮乃鬼门,司幽冥之事,以计神加之,可以计谋阴暗秘密之事,度军国存亡之动静,察主客胜负之机微也。假令辛丑年便以计神加丑和德艮上,则天目临艮,乃客目在艮。余仿此。五求主客算华传世二目投算复如何?只观其中数几多。八宫起八七宫七,间神起一数不过。顺行数至太乙前,得算之数是其源。满十去之余零者,便为大将宫自然。书此求主客大将之算也。求主算者,视天目何在。如在子艮卯巽午坤酉乾八正官者,各依宫分起算,顺数所过官分间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官止,通得几数,乃主算之数也。如在丑寅辰已未申戌亥八间辰者,皆初一算起,至顺数所过官数间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宫止,得数,乃主大之算。弃十不用余零者,主大将宫也。凡得数,钦定古今图以十去之,零一则大将在一宫,零二在二官是也。余仿此。求客算者,视始击所在,亦如主算法。顺行所至太乙前一宫,是客算也。盖太乙者岁君之象,算主官前而止者,是以尊君之义而不敢凌越也。假令太乙在一宫,天目在申申,系间神初起一算,顺行除所过间神,历酉属六畿官,通得七数,乃主算得单七也。太乙在一宫,不敢越过乾也。求大将宫精华本若也自一至于九,随得便为诸将首。十算仍将九去之,余零大将依宫究。此求主客大将之官也。天目所在,数至太乙前一宫止,得数,乃主大将之官。始击所在,数至太乙前一宫止,得数,乃客大将之宫。如三数,即大将在三宫;四术数篇数,即大将在四宫也。如或一十、二十、三十者,则以九除之。不及者,大将宫也。大抵不及十与零。凡见一则在一宫,见二则在二宫。余仿此。假令第二丙子元辛丑年太乙在一官,阳德为天目,乃间神初起一算,历艮卯巽午坤至酉止,通得三十二,乃主算也。则主大将在二官,客目则在良,顺数至太乙官前,客算得三十一,乃客大将在一官也。余仿此。求参将宫三因大将满十去,余零参将契于天。客将还从客目数,主将由主法如前。由天地二目所数主客二大将,三因乃为主客二参将。如大将在三官而三因之,则参将在九官也。六···试读结束···...
2023-01-29
-
图书名称:《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8辑礼仪法术卷4》【作者】詹石窗总主编【页数】517【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3【isbn号】7-5439-7229-2【价格】3180.00(全4册)【分类】道教-文集【参考文献】詹石窗总主编.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8辑礼仪法术卷4.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3.图书目录:《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8辑礼仪法术卷4》内容提要:《百年道学精华集成》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重大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从许多侧面,展示了自20世纪初到2010年这近百年时间中道学研究的最重要学术成果和文化旅程。2009年下半年,经过投标和专家评审,《百年道学精华集成》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八辑《礼仪法术》选编的是论述道家与道教关于仪式典礼、生活仪轨方面的文献。大量的文献史料表明,道家的思想体系本来就与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存在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道家的基本理论乃是对传统祭祀文化的升华,《老子》《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都论及祭祀的精神、祭祀的礼仪问题。《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8辑礼仪法术卷4》内容试读礼仪法术百年送学枝落集成)符符咒、雷法、相术、风水咒装四第八辑曾召南符茶感符箓曾召南“符”,是道士书写的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箓”,是记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又有诸符错杂其间的秘文。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能治病、镇邪、驱鬼、召神,故使用符箓,遂成为道教方术之一。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建立时,即使用符箓术。史载,张陵“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道书称,太上老君下降鹤鸣,授张陵《正一盟威》之经九百三十卷、符图七十卷。《太平经》云:“欲除疾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最初就是用木笔书写符箓于纸,烧人水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传道的主要方法。此后符箓之术遂成为天师、正一道派之主要方术。东晋后期出现的灵宝派亦重符箓,其所出经书中,符箓斋戒书占半数以上。三张或稍后时期,天师道内盛行过一种授箓制度。即对入道者,须举行授箓仪式,将箓授予入道者,随身佩戴:其后视入道年限和道行深浅更换不同等级之箓。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继承授箓制度。北魏太武帝曾亲备法驾而受箓。后周时,帝受箓如魏之旧。皇帝受箓,既表示其崇信道教,又表示其帝位神授。隋唐时外丹术大盛,符箓不显,但亦不乏擅长符箓之术的道士,以叶法善声名最著。北宋时,龙虎、閤皂、茅山,分传天师、灵宝、上清三宗经箓,称“三山符箓”。金、元之际,内丹鼎盛,但擅长符箓之正一道仍在南方与北方之全真、太一鼎立。明后,全真转衰,正一道仍以符箓之术行世现存有关符箓之经籍较多。《正统道藏》三洞之神符类,皆为此类经书。其中有《三洞神符记》《太上灵宝五符》《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本文选自《宗教学研究》1983年第2期,第58页。·3影百年道亏共蕃怎岭·第八辑·《礼仪法术》卷四·符咒、雷法、相术、风水修符咒遁甲之学符箓化詹石窗过去,有些研究《易》学的学者往往把《周易》仅仅当作儒家的经典。其实,作为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献,《周易》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经典,故汉代学者刘向校书时便将该书列为经部之一,以示非儒家所专有。东汉,随着社会的变迁,道教的产生,《易》也成为道士手中之至宝。或注释,或引申,或改造,《易》几乎变成道教思想体系的基础。这种情况到了宋元之际可谓达到了高峰。道士们不仅对《周易》本身进行探讨,而且对《易》学许多支派的理论予以应用和发展。这方面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大量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等问题,颇值得研究。略读道经,偶有所得。今就宋元道教与《易》学之关系问题,发其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和前辈。宋元道教与《易》学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遁甲”之学符箓化,其主要标志是《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以下简称《真经》)的问世。什么叫遁甲之学?简言之,此系《易》学之支派。“甲”是天干之首,始见于殷墟卜辞。《周易》更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说。扬雄治《易》而有所发明,其《法言》称:“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注云:“甲者,一旬之始,已有之秘也。先之一日,未兆也;后之一日,已形也。”(见王云武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法言》卷六第二十五《先知篇》)扬雄已把“甲”作为一个重要关节点。《史记·历书》对“甲”有进一步的解释:“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索引》:符甲,犹孚甲也)“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生。故曰神使气,气就形。”这是将“甲”与数、气、形联系起来。以甲为首的十天干同十二地支相配,构成六十甲子,以十为旬,便有“六甲”之称。《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第四*本文选自《周易研究》1988年第2期,第40-48页。4詹石窗适甲之学符第化感上:“八岁人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又卷二十一《律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后汉书·邓禹传》:“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军不利…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勤众。”在这里,不仅甲子具有重要地位,其他“五甲”亦与甲子有同功之用。遁,其义有三。一为逃,《后汉书·刘宠传》:“乃轻服,遁归。”二为回避,《后汉书·杜林传》:“上下相遁,为敝弥深。”三为隐去,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周易》以“遁”卦为隐避之象:“天下有山,遁。”在《周易》里,“甲”与“遁”都有出现,但并未联结起来,后之术士合而为一,发展为遁甲之学。《遁甲符应经》卷上《遁甲总序》第一云:“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盖取用兵机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为名。”遁甲之学的基本原理均出自《周易》,大体而言,约有三端:第一,三才之道。《易大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三材即三才,三才之道即天、地、人之道。遁甲之学法之,以三层象三才。上层象天,列九星,即天蓬、天任、天冲、天辅、天英、天禽、天芮、天柱、天心中层象人,开八门,即伤门、生门、杜门、惊门、景门、死门、休门、开门:下层象地,列八卦,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八卦、九宫、八门有一定的排列规则。九宫天蓬及休门与坎卦相对,称三才定位第二,虚数之法。《易大传·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为虚一之法扬雄撰《太玄经》,阐而发之,立虚三之:“《玄》天地之策各有十八,合为三十六策,地则虚三,用三十三策。《易》揲之以四,《玄》揲之以三。”①遁甲之学将“虚一”与“虚三”统一起来,谓甲为诸阳首,虚而不用。甲之下“三干”一乙、丙、丁为奇。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亦虚之。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分阴分阳,顺逆相推,六甲周流而隐②。《遁甲演义》卷三《奇遁布局法》:“甲子常同六戊,甲戌常同六己,甲申常同六庚,甲午常同六辛,甲辰常同六壬,甲寅常同六癸。甲虽不用,而六甲为天乙之贵神,常隐于六仪之下为直符,其发用实在此,故谓之遁。此大衍虚一、《太玄》虚三之义也。”第三,洛书之数。《易·系辞》日:“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河”“洛”并提,一为“图”,一为“书”。洛书于汉并不见其状,然“状”虽不显,其理犹存。《大戴礼》载明堂古制即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宫之法所自仿,而《易纬·乾凿度》言之尤详③,《黄帝内经》④及《参同契》亦可略见一斑⑤。《太上老君中经》载其口诀为:戴九履一,左三右①《太玄经集注》,《正统道藏》第46册,台湾艺文印书馆复印本,第37311页。②遁甲布局分阴阳二遁,阳遁乃逆布三奇,顺布六仪。乙奇配九宫离,丙奇配八宫良,丁奇配七宫兑,九一八→七之顺序是逆,将戊配一宫坎,己配二宫坤,余者类推。由一二三四五至六,为顺。阴遁反之,顺布三奇,逆布六仪。③《易纬·乾凿度》:“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④《灵枢·针解篇》:“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⑤《参同契》:“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5李百年道亨转兹美成·第八辑·《礼仪法术》卷四·符咒、雷法、相术、风水符咒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中宫者土,火之子,金之母,寄理于西南坤之位。遁甲之学盖以此为据,配之以卦。坎为一,离为九,震为三,兑为七,乾为六,坤为二,巽为四,艮为八,中为五,由此推成阴阳十八局,以定吉凶。以上三条乃遁甲学共同之规则,《真经》亦不例外。二《真经》出于何时?其《出处序》云:昔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帝日:“闻伏羲治天下无兵,令蚩尤一庶人,生妖气伐而无功,战而不克,吾之过矣。”忽目前五色云从空而下,云中有六玉女持书出。二童日:奉九天玄女圣命,送《遁甲符经》三卷,告与伐之。愿传此民,乃天地祸福,是八卦之吉凶,辨风云之变动,识气候之成败,观日月之盈亏,论阴阳之顺逆,晓星辰之休咎,知人情之胜负。此术乃万变万化之法也。又云:遁甲者,乃玄女之法。帝得之而设坛,造印剑,令依此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尔后厥胜,藏之金殿。①不难看出,《真经》作者在此不仅把遁甲说得古而又古,而且是万世不变之法,这不过是故神其说而已。把“遁甲”说成玄女所造,黄帝所传,这是一般遁甲书的共同特色之一。《宋仁宗御制景祐遁甲符应经序》云:“黄帝之世,命风后创名,始立阴阳二遁,共一千八十局…”明程道生《遁甲演义》卷一第一《遁甲源流》亦云:“昔黄帝始创奇门四千三百二十局…”这些说法虽略有不同之处,但都认为遁甲始于黄帝时。关于此,清代学者纪胸等已有辨析。《遁甲演义提要》谓:“故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元(玄)女,其依托固不待辨…考《汉志》所列,惟‘风鼓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说明把“遁甲经”看成是出于黄帝,纯属无稽之谈。道教将《真经》同以往遁甲经等同起来,弄得神秘不测,亦妄而不可信。笔者以为,《真经》当为北宋初年之作。其根据是:第一,宋之前,遁甲之书可谓不少,但并未见有“真经”与“遁甲”相连之字样。考《南史·陈武帝纪》云:帝“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又《吴明彻传》:“彻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其术,颇以英雄自许。”《隋书·经籍志》录有遁甲之书54种,《旧唐书》录有9种,《新唐书》录有19种。这些经典之名,于“遁”之下,或言“赋”,或言“直指”,或言“图”,或言“诀”,或言“要钞”云云,未见其“真”字,更无什么“通玄”“洞微妙”。考《抱朴子内篇》卷十七日:“按《九天秘记》及《太乙》《遁甲》云:“人山大忌:三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三十日。”又引《玉铃经》云:“欲人名山,不可不知遁甲之秘术,而不为人委曲说其事也…①《正统道藏》第31册,台湾艺文书局精装缩印本,第24791页。···试读结束···...
2023-01-29
-
这次更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蓝海词数据集成到了闲鱼控助手中,方便大家实时查看每天的蓝海数据新增闲鱼互助中心:注意这里的互助是指我们系统中的用户(几万个用户)将会互相的关注、想要、点赞以及收藏,增加大家的一个数据情况。注意使用该功能的时候打开养号互助的开关,这样就会在养号的过程中去加权同系统的用户。其他的功能主要是修复ug,优化一些细节问题。...
2023-01-28
-
图书名称:《汽车技术创新与研发系列丛书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开发理论实战方法论》【作者】饶洪宇,许雪莹编【丛书名】汽车技术创新与研发系列丛书【页数】593【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111-68470-1【分类】汽车-性能-系统开发-手册【参考文献】饶洪宇,许雪莹编.汽车技术创新与研发系列丛书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开发理论实战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汽车技术创新与研发系列丛书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开发理论实战方法论》内容提要:《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主要介绍nvh、emdq、安全性、耐久性、热管理、排放性、室内空气质量、操纵稳定性、制动性等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以及各性能版块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贴近整车实战开发过程。本书基本实现了内容全面,又浅显易懂,不仅强调了各性能版块之间的融合,更加贴近实战,而且增加了最新的前沿技术介绍,确保了技术先进性。全稿章节设置适当,内容安排合理,图文并茂,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汽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汽车技术创新与研发系列丛书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开发理论实战方法论》内容试读第1篇运动性能第①章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汽车是一个包含很多零件的复杂系统,为了充分描述其运动特性,需要用到大量的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式,关于这方面的技术知识,已有大量文献阐述。本书着重论述汽车动力传动链的性能设计,故而对于车辆系统进行必要的简化,并且关于车辆基本原理的讲述仅限于一维运动。本章主要讨论和分析车辆驱动的基本原理,基于动力性和经济性平衡的驱动系统、储能系统和高压电系统的性能设计,以及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仿真分析方法。1.1动力性和经济性概述1.1.1动力性的定义和指征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主要有三个关键指征:1)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最高车速受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驱动单元的最大转速与传动系统传动比之间的平衡:二是车辆牵引力与阻力之间的平衡。2)爬坡能力:是指车辆能以某一恒定速度克服的最大坡度。显然,该坡度是汽车在一档时能行驶的最大坡度,因为一档时汽车的牵引力是最大的。3)加速时间:是指车辆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从低速山1加速到高速2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w1=0)和超车加速时间(“1≠0)。1.1.2经济性的定义和指征及整车能耗测试工况1.经济性的定义和指征汽车的经济性是指车辆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能量,或者车辆消耗单位能量能够行驶的距离。经济性的主要性能指征为能耗和续驶里程。对于不同能量源的车型,有不同的评价方式:1)燃油汽车:一般通过循环工况下,每行驶100km的油耗(l/100km),或者每加仑油耗可行驶的里程数(mile/gal)来评价。2)纯电动汽车:一般通过循环工况下,每行驶100km的电耗(kw·h/100km)和纯电续驶里程(km)评价。3)混合动力汽车:一般通过循环工况下,每行驶100km的油耗(l/100km)(加权计算)和纯电续驶里程(km)评价。3○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2.整车能耗测试工况汽车实际的经济性受包括道路状况、交通状况、天气环境和车辆驱动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道路上测试能耗或续驶里程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途径,其结果也不具代表性。为此,各国有关部门联合众多汽车企业,定义了一系列可重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标准测试工况来测试能耗和续驶里程,乘用车主要的循环工况包括nedc、wltc、cltc-p和epa。常用循环工况的基本信息见表1-1。表1-1常用循环工况的基本信息模块单位wp.29wltpcatcepa标准制定机构unecemirtepa循环工况nedcwltccltc-pftp-75hwfetus06sc031877时长118018001800( 9-76559659611mi)里程km10.8823.2514.4817.7716.4512.85.8平均车速km/h3446.537.1834.1477.777.934.8最高车速km/h12013111091.25100129.288.2试验环境温度t20-3023±323±320-3020-3020-3035(i)nedc工况nedc全称为“neweuroeadrivigcycle”,即“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工况车速谱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四个udc(市区)工况:(0~195)×4。2)一个eudc(市郊)工况:780~1180。nedc120110100p20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时间图1-1nedc工况车速谱自我国实施机动车排放测试标准以来,便一直采用欧洲nedc行驶工况。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有关部门、企业和用户日渐发现以nedc工况为基准所优化标定的汽车,实际油耗与法规认证结果偏差越来越大。同时,汽车第章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能源种类、电器种类不断丰富,现有的nedc工况不再适于评价现有车辆的节能效果。nedc工况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wltc工况wltc工况全称为“worldwideharmoizedlightvehicletetcycle”,即“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车速谱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低速段:0~589。2)中速段:590~1022。3)高速段:1023~1477。4)超高速段:1478~1800。我国wltc工况标准gb18352.6一2016与unece规定的cla3级别车型的车速谱有一定的差异,如图1-3所示,考虑到车速允许有±2km的偏差,这一影响甚微。wltc140130120110100%p40302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时间/图1-2wltc工况车速谱wltc工况差异100(60 04100011001200130014001500时间/一wltc高速段:中国一--wltc高速段:欧洲图1-3wltc工况高速段中国与欧洲标准的差异(3)cltc-p工况cltc-p工况全称为“chialight-dutyvehicletetcycle-paeger'”,即“中国轻型乘用车测试循环”,它是catc的一部分。cltc-p工况车速谱如图5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1-4所示。cltc-p12011010080706050403030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时间/图1-4cltc-p工况车速谱(4)epa测试工况epa(evirometalprotectioagecy)测试工况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用来衡量乘用车(不包括轻型货车和重型车辆)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测试程序。目前,epa测试程序更新于2008年,包括四项测试,分别为城市工况(tp75)、高速工况(hwfet)、激烈驾驶工况(sftpuso6)、空调使用工况(sftpsco3).ftp-75工况车速谱如图1-5所示,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ftp-75100冷起动过渡阶段热起动9080106(5040302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时间图1-5ftp-75工况车速谱6《···试读结束···...
2022-10-25
-
图书名称:《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作者】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编著【丛书名】高等学校应用型新工科创新【页数】405【出版社】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606-5232-0【价格】63.00【分类】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参考文献】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编著.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内容提要:本书主要讲解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编程方法思路以及典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方案。第1章讲解了机器人的概念、结构、参数和行业背景等,第2-5章讲述了机器人的操作、编程、语言、通信和数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6-7章讲解了机器人通讯、轨迹、中断等高级编程;第8-11章则讲解了几个实际生产的案例,-上下料、码垛、弧焊等工作站,包括任务目标、描述、理论知识以及任务实现步骤等。每章均附有习题或实验例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内容试读bh80107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述口本章目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概念和优势■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相关知识■了解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相关内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现代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种。其中,工业机器人是工业领域中机器人的统称,是现代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台机器人就是工业机器人。近年来,虽然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市场份额和普及程度仍然无法与发展成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本章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概念、结构、技术参数等基础知识,并阐述了工业机器人的知识体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以及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等。1.1工业机器人简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工业机器人即被广泛用于规模化制造中重复、单调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工业机器人作为高度智能且可靠的标准自动化执行设备,是智能制造的“肌肉”,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1发展历史1959年,乔治·德沃尔和约瑟·英格柏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后命名为uimate(尤尼梅特),意为“万能自动”,如图1-1所示。1973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将其使用的uimate机器人改造为第一台可量产并可大规模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命名为famulus,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六轴机器人。1974年,瑞典通用电机公司(asea,,abb公司图1-1世界首台工业机器人uimate的前身)开发出世界第一台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工业机器人rb6,如图1-2所示。图1-2famulus与irb61978年,美国uimatio公司推出了应用于通用汽车装配线的通用工业机器人。2…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述(programmaleuiveralmachieforaemly,puma),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如图1-3所示。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图1-3uimatio公司的通用工业机器人1978年,日本山梨大学(uiverityofyamaahi)的牧野洋(hirohimakio)发明了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electivecomliaceaemlyrootarm,scara)。该手臂具有四个轴和四个运动自由度(包括x、y、z方向上的平动自由度和绕z轴的转动自由度),如图1-4所示。图i-4scara原型机scara机器人有三个旋转关节,适合在平面内进行定位和定向,且在z轴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刚度,因此特别适合装配工作。scara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串接的两杆结构,该结构类似人的手臂,可以伸进有限空间中作业并收回,非常适合搬动和取放物件1979年,日本不二越株式会社nachi)研制出第一台电机驱动的电焊机器人,开创了电力驱动机器人的新纪元,机器人从此告别液压驱动时代。1985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开发出世界第一款z形机器人手臂,该手臂摒弃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平行四边形造型,可实现6个自由度的运动维度(3个平移运动和3个旋转运动),大大节省了制造工厂的场地空间,如图1-5所示。·3·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图1-5库卡公司开发的z形机器人手臂1998年,瑞典abb公司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reymodclavel教授发明的三角洲机器人的基础上,开发出灵手(flexpicker)机器人,它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并联机器人。利用图像技术,灵手每分钟能抓取120样物件,并能以10米/秒的速度释放物件,如图1-6所示。flexpickor图1-6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灵手”机器人2004年,日本安川motoma)机器人公司开发改进了机器人控制系统nx10o),该系统能够同步控制四台机器人,最多达38个关节轴。nx100机器人控制系统允许在触摸屏上进行示教编程,并使用基于widowce的操作系统,如图1-7所示。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产业,除老牌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图1-7安川公司应用nx100系统的机器人国库卡)以外,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可谓百花齐放。目前,市面上的主要机器人品牌如图1-8所示。。4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述工业机器人品牌分类b-四大家族国产机器人其他品牌机器人聘土abba品b安徽埃夫特efort丹麦优做universalrobots日本发郭科fanuc南京埃斯顿estu日本川墙automationkawaak】日本安川yaskawa沈阳新松sisun新松端士史陶比尔motomanstaubli德e库卡(ljka上海新时达step日本那智不二新时达n△chi图1-8国内外主流工业机器人品牌一览1.1.2概念及分类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中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装置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按照结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成不同类型,最常用的几种如图1-9所示。04-六轴工业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水平关节机器人新型协作机器人及并联机器人图1-9工业机器人主要种类·5·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1.2工业机器人础知识相比于市场上形态各异、功能复杂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因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在结构、参数与形态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殊性。1.2.1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业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机器人本体类似人的手臂和手腕:控制系统包含集成于控制柜中的控制软件和存储、运算单元等硬件,以及外部的示教器,如图1-10所示。(8)示教器/示教盒◆机器人系统的组成:(7)外围设备plc控制柜(2)系统软件(1)机器人本体(5)ccd视觉(③)控制桓(4)外围机械设备(⑥工具(夹具/抓手)图1-10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的组成下面重点介绍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和控制系统。1.机械本体常用的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可以理解为由手部、腕部、手臂、腰部和底座构成的一个机械臂,由若干个关节(通常是4~6个)组成。每个关节由一个伺服系统控制,多个关节的运动需要各个伺服系统协同工作。在末端关节装配上专用工具后,即可执行各种抓取动作和操作作业。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的核心部件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本体结构件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主要由铸造及机加工工艺铸造,材料包括:铸铁、铸钢、铝合金、工程塑图1-11机器人本体结构拆解零件料、碳纤维等。其主要结构件如图1-11所示。·6···试读结束···...
2022-10-21
-
图书名称:《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作者】陈友东,谭珠珠,唐冬冬编著【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智能制造系列教材【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11【isbn号】7111665427【价格】39.50【分类】工业机器人-教材【参考文献】陈友东,谭珠珠,唐冬冬编著.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11.图书目录:《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内容提要:本书为理论与实用技术兼顾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入门教材。全书共10章,包括工业机器人的简介、控制系统、基础功能、程序功能、通信功能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书中内容配合实训案例操作,理论内容循序渐进,实训操作步骤清晰,以aubo机器人为主,结合双机协作实训平台,让读者全面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原理、特点、控制方法和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开发与应用。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巩固的途径,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内容试读第1章工业机器人简介合知识目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了解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合技能目标√学会工业机器人选型√掌握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初步学会使用工业机器人1.1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分类1.1.1工业机器人定义“工业机器人”一词由美国《金属市场报》于1960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机器人协会定义为“用来进行搬运机械部件或工具的、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或通过改变程序可以完成各种工作的特殊机械装置”,这一定义现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1.1.2工业机器人分类按技术发展过程,工业机器人分类见表1-1。表1-1工业机器人分类类型工作特点手动操作器人直接操控的机械手固定程序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的固定顺序、条件和位置逐个进行动作的机器可变编程机器人程序可以任意改变的操作器示教再现机器人通过示教方式的可变编程操作器数控机器人根据作业顺序、位置以及其他信息,按照离线编程方式进行控制的可变编程操作器智能机器人具有自主决策、规划和感知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除了表1-1所示的分类方法,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以下类别进行分类:01)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1)按坐标形式分类直角坐标机器人、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等。(2)按机构形式分类串联(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3)按用途分类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拆卸机器人、打磨抛光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近几年,协作机器人开始出现于公众视野。由于其经济实惠、编程简单、安全性高、灵活便捷等优势,协作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3c(comuter,commuicatio,coumerelectroic)、汽车、医疗等领域。本书以aubo-i5协作机器人为例,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功能。以下如不特别提及,本书提到的机器人均为aub0-i5协作机器人。1.2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典型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如图1-1所示,包括电源、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示教器和其他外围设备等。(1)电源通常使用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源,是控制器和机器人本体的能量来源。(2)机器人本体包括基座、关节轴和法兰盘接口。基座用于机器人本体安装,可采用落地式、吊顶式、壁挂式安装。关节轴(j1轴、j2轴、j3轴、j4轴、j5轴和j6轴)的轴线方向和转动方向定义如图1-2所示。法兰盘接口轴线方向与j6轴的轴线方向相同,用于安装末端工具。j5轴机器人本体j4轴j6轴末端执行器电源ac220v可回示教器机器人本体线缆2轴电源线缆示教器线缆j1轴图11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图1-2工业机器人关节轴定义(3)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所有控制指令都是从控制器发送给机器人本体的。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位置、姿态、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控制器还具有编程简单、软件易操作、界面友好、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4)示教器工业机器人示教器是人与机器人的交互接口。通过示教器,人可以查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进行示教和在线编程,同时示教器还具有保护急停等功能。(5)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是工业机器人直接用于抓取、吸附或夹持专用工具进行2第1章工业机器人简介操作的部件。由于应用领域广泛,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种类繁多,如夹钳式操作手、焊接工具、激光切割工具、搬运执行器、多指灵巧手等。(6)其他外围设备除了以上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还包括其他外围设备。如在压力机上的装卸作业中,还需要传送带、供料装置、定位装置等。当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时,需要对这些外围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1.3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及选型1.3.1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表征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水平,该参数一般由机器人厂商在机器人出厂时提供。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运动自由度、绝对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工作空间、最大负载等。表1-2列举了aub0-i5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表1-2aubo-5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运动自由度6安装方式落地式、吊顶式、壁挂式驱动方式有刷直流电动机ji500j2500j3500电动机容量/wj4150j5150j6150ji-175-175j2-175-175j3-175-175转角范围/()j4-175-175j5-175-175j6-175-175ji150j2150j3150最大速度/()·$j41805180j6180绝对定位精度/mm0.8(3)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续)项目技术参数重复定位精度/mm0.02工作半径/mm886最大负载/kg本体重量/kg24法兰盘末端最大速度/m·12.8对于工业机器人,运动自由度、绝对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工作空间、最大负载和法兰盘末端最大速度这些技术指标比较重要,本小节稍作详细介绍。1,运动自由度如图13所示,一个在空间中自由运动的刚体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轴、y轴和z轴的三个平移自由度和三个转动自由度。对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运动自由度”指标一般指运动关节个数的总和。例如,图1-2所示的工业机器人共有六个运动关节,因此运动自由度数为六。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具有七个或者更多关节数的机器人,这一类机器人关节数大于六,多出的自由度一般称为冗余自由度,这一类机器人一般被称为冗余机器人。2.绝对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图1-3空间刚体运动自由度绝对定位精度指工业机器人根据指令运行所到达的位置与理论位置的最大偏差。重复定位精度指工业机器人根据指令重复地运行到到达点与理论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如图1-4a所示,当理论位置为坐标原点时,机器人所到达的点均散落在原点周围,表明绝对定位精度较好。如图1-4所示,同样,当理论位置为坐标原点时,机器人所到达的点离原点较远,但均散落在图中的圆圈内,表明机器人具有较好的重复定位精度,但绝对定位精度较差。a)绝对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图1,4绝对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目前,工业机器人大都具有较好的重复定位精度,但绝对定位精度一般比重复定位精度差10倍以上。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只与位置传感器分辨率和减速器精度有关,4第1章工业机器人简介而绝对定位精度除与这两个因素有关,还与机器人本体的加工装配精度、运动模型参数的精度以及算法等因素有关。3.工作空间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一般指在满足关节最大转动范围以及不发生自身碰撞的约束条件下,机器人末端工作点所能到达空间位置的集合。工作空间除了与机器人本体限制有关,还与末端工作点的选取有关。例如,选择长度较大的工具,其工作点所能到达的工作空间范围也越大。图1-5展示了aub0-i5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其形状近似于一个球体,球体的半径为886mm。4.最大负载最大负载是衡量工业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指标,表征了工业机器人的最大负载能力。最大负载除了与电动机转矩能力有关,还与机器人的连杆重量、运行速度、加速度以及机械臂构型有关,需要用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算法才能准确计算工业机器人的最大负载能力。因此,工业机器人厂商给出的最大负载一般指在工作空间中,能够以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稳定运行的机器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一般为相对保守的值。例如,aub0-i5给出的最大负载为5kg,实际上在低速和低加速度运行时,机器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要大于图1-5aubo-5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该值。5.法兰盘末未端最大速度法兰盘末端最大速度指工业机器人法兰盘末端工作点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合成的最大速度。这一指标衡量了工业机器人的最大运行速度能力,主要与电动机的承载能力、机械臂本体重量及算法有关。1.3.2工业机器人选型工业机器人的选型主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确定应用领域和执行任务首先分析应用领域是否有特殊要求,例如,核工业领域需要选择抗辐射的工业机器人或特种机器人,强磁环境的应用领域需要选择具有抗磁能力的工业机器人等。随后分析执行任务,例如码垛任务可以选择专门的码垛机器人,打磨任务需要选择具有力控制功能的机器人,喷涂任务需要进行密封处理等。(2)根据任务选择满足性能要求的工业机器人例如,搬运任务需要满足最大负载要求,装配任务需要满足定位精度要求等。(3)可靠性和成本在满足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工业机器人。1.4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操作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时应该遵守安全原则和规范,因此,用户必须认真阅读用户手05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册,带有警示标识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并严格遵守。由于机器人系统复杂且危险性较大,用户需要充分认识操作的风险性,严格遵守并执行用户手册中的规范及要求。用户需要具备充分的安全意识并且遵守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is010218。1.4.1安全警示标志以aub0-i5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用户手册中有关安全的内容列在表1-3中。手册中有关警示标志的说明为重要内容,用户务必遵守。表1-3aubo-i5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标志说明即将引发危险的用电情况,如果不避免,可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严重损坏有电危险!可能引发危险的热表面,如果接触,可造成人员伤害高湛险!即将引发危险的情况,如果不避免,可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危险可能引发危险的情况,如果不避免,可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严重损坏告!可能引发危险的情况,如果不避免,可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严重损坏:标记有此种符号的事项,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会有发生重大后果的可能性注!此种情况,如果不避免,可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标记有此种符号的事项,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会有发生重大后果的可能性小心》1.4.2危险识别使用工业机器人时,应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正常使用期间操作人员与机器人之间所有潜在的接触以及可预见的误操作。操作人员的颈部、脸部和头部不应暴露,以免发生碰触。在不使用外围安全防护装置的情况下使用机器人需要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以判断相关危险是否会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潜在的危险如下:1)使用尖锐的末端执行器或工具连接器可能存在危险。2)处理毒性或其他有害物质可能存在危险。(6)···试读结束···...
2022-10-21
-
图书名称:《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5辑道医养生卷5》【作者】詹石窗总主编【丛书名】百年国学研究文献大系【页数】371【出版社】成都:巴蜀书社,2014.05【isbn号】7-5531-0412-6【价格】4800.00(全8册)【分类】道家-养生(中医)-文集【参考文献】詹石窗总主编.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5辑道医养生卷5.成都:巴蜀书社,2014.05.图书目录:《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5辑道医养生卷5》内容提要:《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5辑道医养生卷5》内容试读房中行气、存思房中术通论盖建民萄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盖建民房中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修炼方术,与医学关系极为密切。本文拟就道教房中术中的性医学思想及其房事养生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道教房中术的渊源及其流变房中术也称“男女合气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医学养生方法。我国古代对男女两性的性生活与养生健体的关系十分重视,房中术与行气、服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养生流派。从现有史籍来看,房中术始于战国时代,与先秦时期的神仙家、秦汉之际的方仙道和汉代的黄老道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它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房中理论和方法。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已专门将房中与医经、经方、神仙并列为四种,并著录“房中八家”的著作共百八十六篇①。班固云: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日:“先帝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②这段话强调调节情欲而求寿考,道出了古代房中术的要旨。说明男女结合是情性之极至,关键在于“乐而有节”,这样就会使人气血和平,延年益寿。反之,如果放纵情欲而无节制,沉溺荒淫,轻者伤生,重者丧命。古代房中术的一大特色就是主张通过房事调谐以养生,传说素女、玄女、黄帝、彭祖、容成公、务成子等都精于此道。因传说彭祖擅长房中术,著有《彭祖经》,故后世又称房中术为“彭祖术”;又因传说房中术是神人玄女与素女授予黄帝的,故后世又称房中术为“玄素术”;另外,房中术也称“补导之术”“补导之事”。补,指还精补脑;导,指行气导引。房中家认为,男女交合。可运用某些技巧与行气导引配合,从而达到还精补脑的养生目的。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部分竹简、木笺。经整理后,发现其中有医学著作15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在这15种医书中,计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等5种与神仙家、道家密切相关的古代房中术著作。这些房中术著作,含有丰富的性医学和性保健知识,*本文原载《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1期,第77一84页。①今计191篇。②《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华书局,1962版。。3影房中、行气、存思房中术通论认为“长寿在于畜积”,指出房事应“动用必当”,以固气保精,详细阐述了房中补益之道和各种房中补益方法。特别是《天下至道谈》中的“七损”“八益”之说,是对古代房中理论的重大贡献。班固《汉书·艺文志》虽然载有古代房中八家之目,但其著作早已荡然无存。因而这些房中术著作的出土,一举填补了我国秦汉时期房中术的空白,为我们研究道教房中术的流变提供了宝贵资料。随着汉末道教的创立,古代的许多神仙方术相继被纳入道教庞杂的修炼系统中,房中术也不例外。早期道教主要流派“五斗米道”的创教人张陵及传人张衡、张鲁就以“行气、导引、房中之事”为学道修炼的重要法术,这种三位合一的修炼术,称“合气”,故房中术又称“男女合气之术”。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列仙传》等文献记载,当时许多方士如甘始、左慈、东郭延年、封君达等人都修炼过房中术。东晋时期,葛洪则集前人之理论和经验,从保精贵生的角度较全面地闸明了房中术在道教求仙长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道教房中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首先,葛洪反对绝欲、禁欲,认为“人不可阴阳不交”,否则就会“从致病患”①。其次,葛洪认为房事得当可以固气固精,还精补脑,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延长寿命。葛洪云: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②葛洪那时就有“房中之法十余家”“房中之术近百余事”,说明当时房中术在道徒中颇受青睐,并广为流行。葛洪十分重视房中术在“借众术之共成长生”中的作用,把它与行气、服食并列为欲至神仙的三种至要。但是,葛洪也清醒地看到,房中正像水火一样,既可以使人健康,也可以泛滥成灾:“玄素谕之水火,水火熬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与不用耳。”③房中术关键在于掌握房中技巧和房中禁忌,不可纵情恣欲,否则就会“伐年命”。继葛洪之后,齐梁时期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卷下《御女损益篇》中辑录、整理了大量房中术著作,其中援引了《彭祖养性经》《仙经》《子都经》等失传了的著作,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对房中术有过专门研究,其《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就有《房中补益》一篇。孙氏认为房中术不是淫秽之术,而是节欲养性、补益遣疾之法。他明确阐明了“房中微旨”:然此方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国《房中补益》篇是孙思邈在总结前人房中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行医实践经验,系统研究道教房中术的一篇专论,较详尽地阐述了道教房中术的理论方法以及种种房中宜禁,进一步发展了道教房中术。①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29页,中华书局,1980年。②同上书,第150页.③同上书,第129页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补益》。4盖建民萄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鹭道教房中术自魏晋发展到隋唐五代,其房事养生的主要指导思想已从早期的节欲保精逐渐演变为闭精纵欲,出现了以“采阴补阳”为目的所谓“男女双修”“三峰采战”等修炼法。一些道教房中术士认为,人体内的精液为人身至宝,外泄则有损于健康。在房事中应闭精守一,交而不泄,配合行气、导引等道教内丹术,令精液上行,就可达到还精补脑的养生效果。而且,道教房中家还认为,草木、金石类这些异类物虽可以治疗人的疾病虚损,但终究不如同类物质,如异性的“阴气”来得更灵验。因此,男子可以通过与女子交合而汲取其“阴气”,补益阳气,即所谓“采阴补阳”。这也是后期道教房中术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孙思邈在《房中补益》篇中就载有“采阴补阳”之法:采气之道深接勿动,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急眠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①在这些思想指导下,道教房中家甚至认为通过多次“采战”“数数御女”,就可以采阴补阳,达到消病、长生的目的,甚至得出了“御女多多益寿”的荒唐结论。例如,孙思邈在《房中补益》中竟说:“但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泻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能自固者,年万岁矣。”还说:“黄帝御一千二百女而登仙。”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道教房中术的糟粕,是反科学的荒唐结论,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需要。这恐怕也是道教房中术在历代多遭非议,被贬称为“泥水丹法”②,归于下三品的“傍门邪道”之列,而房中术著作也被视为海淫之书而湮没不传的一个内在原因吧。历代湮没不传的房中术著作不计其数,据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计有《太清经》《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六阴玉女经》等。另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则有《彭祖养性经》《玉房秘决》《素女秘道经》《郯子说阴阳经》《序玉房秘术》《房内秘要》《新撰玉房秘诀》等。值得庆幸的是,日本人丹波康赖于公元982一984年编撰的《医心方》,收录了唐代传入日本的我国古代许多医书,使得国内失传的《玉房秘诀》《玉房指要》《素女经》《玄女经》《素女方》等道教房中术著作得以留存。宋元明时期,房中术的研究多已转向子嗣优生的问题,探讨诸如“转男为女”以及如何生男、如何生女的问题,但仍然有一些人迷恋于传统房中术。元代李鹏飞撰有《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别号瑞南道人,撰有《遵生八笺》,内有《色欲当知所戒论》;明代洪基编辑的《摄生总要》凡九卷,其中收有大量的房中药物以及托名宋代陈抟的《房术玄机》、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房中炼己捷要》,内容多为道教房中术“采阴补阳”“三峰采战”的具体功法,极言闭精不泄、还精补脑之说。此外,宋元时期大量问世的道教内丹术著作中,也有一些涉及房中术的内容,如收入《正统道藏》的就有《上清黄书过度仪》《洞真黄书》等。这一时期房中术的著作,就其性医学价值而言首推李鹏飞所撰的《三元延寿参赞书》。其书收入《正统道藏》中。李鹏飞(1211一?)元代九华山人,早年学医济世,后住道观时得遇道人指教,“归采诸书集而成编”,撰成《三元延寿参赞书》凡五卷。李氏在卷一《论天元之寿》中引经据典、广采前人之说,融道、医诸家养生理论于一炉,系统地论述了房中养生术的理论与方法,在性医学、性卫生学等领域都有相当精辟的见解。下面我们结合道教房中术中的性医学思想的探讨,加以①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补益》。②李道纯:《中和集·傍门邪道》。5影房中、行气、存思衡房中术通论进一步的分析。二、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1.欲不可绝性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古代许多养生家都认识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不可废者。”①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有一段关于性生活的隐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②道家认为,禁欲既违反自然之道,又有悖人性,有损健康。李鹏飞在道经中引“黄帝”之语,用阴阳平衡原理从人体生理角度来论证房事生活是人类的正常需要:黄帝日: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日: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宁天真也。③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也指出:“男女者,乃阴阳之本也”④,“饮食阴阳不可绝,绝之天下无人,不可治也。”⑤它认为人类两性之间的结合就如同人类饮食一样至关重要,阴阳交合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断绝:“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此天下之大害也。”⑥强调阴阳不交就会灭绝人种,造成天下大害。《太平经》中的这些思想是从人类生存发展高度出发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道教医学家则多从医学和人类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强调男女不交违背自然之理,轻者伤身生疾,重者早天病亡。葛洪指出:“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⑦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援引彭祖之言,指出强行禁欲的害处:男不欲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⑧通过适度的房事来养生是道教医学养生学的一大特色。道教房中家不仅认为房事生活是人们所必需的,而且还认为房中生活,能“发闭通塞”,使全身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均可受到补益,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当然,道教中也不乏主张禁欲之人。由于一些妖妄之徒以修房中术为名,恣情纵欲,使道教房中术沦为淫荡猥亵之术。在这种情形下,金元时期的全真教王重阳、丘处机等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斥方中术为傍门邪术,力主禁欲,严格要求道徒出家住观。①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一,见《正统道藏》第31册,第166页,台湾新文丰版。②《道德经》第6章。③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一,见《正统道藏》第31册,第166页。①王明:《太平经合校》第38页,中华书局,1960年。⑤同上书,第37页。⑥同上书,第44页。⑦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0页。图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见《正统道藏》第31册,第93页。。6。···试读结束···...
2022-09-13
-
图书名称:《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4辑大道修真卷5》【作者】詹石窗总主编【页数】40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3【isbn号】7-5439-7225-4【价格】5660.00(全8册)【分类】道教-文集【参考文献】詹石窗总主编.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4辑大道修真卷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3.图书目录:《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4辑大道修真卷5》内容提要:《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4辑大道修真卷5》内容试读大道修真百年达学枝落集成行气术存思术行气术、房中术卷五第四辑吕鹏志道教气法概论道教气法概论吕鹏志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道教尤其注重将其世界观向宗教实践活动的方向转化和发展,这是道教在实践方法上无比繁复的主要原因。不过,道教的许多实践方法虽然在形式和手段上各有千秋,但其所依据的世界观则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形形色色的具体方法中根据其相同的世界观基础概括出最普遍和一般的方法。在我们看来,气法就是道教的宗教实践活动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气法以气本体论世界观为理论基础。气本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皆由气生成,气乃是人和万物的本质。气本论明确指出了生命的实质就是气的存在,气是生命的根本要素。先秦时代的古人就有这种认识,如《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道教吸取了先秦气论和秦汉时流行的元气说,气为生命之本的思想为各时代的道教徒普遍接受。如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说:“夫气者,所以通天地万物之命也;天地者,乃以气风化万物之命也。”①唐司马承祯说:“观夫万物,未有有气而无形者,未有有形而无气者。”②从气本论的观点进一步来看生死问题,自然会得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③的结论。所以《抱朴子内篇·极言》称世人一般都认为:“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④司马承祯说:“气全则生存。”⑤《云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气论》也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⑥要想长生不死,除非炼气养气,使气在人体之内聚而不散。如《太平经·包天裹地守气不绝诀》说:“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之,无气则终死也。子欲不终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⑦当道教如此思考时,实际上就已将气本论世·本文原载《中国道教》2000年第5期,第49-52页。①见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7页。②《服气精义论·服气论》,《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第448页。③《管子·枢言篇》。④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4页。⑤《服气精义论》,《道藏》第18册,第447页。⑥《道藏》第22册,第383页。⑦见王明:《太平经合校》,第450页。.3等百年道旁共兹风·第四辑·《大道修真》卷五·行气术、房中术、存思术行气术界观转化成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气法。在道教的炼气养气之术中,气本论是其哲理上的依据,而炼养的方法则从实践上体现了气本论这一根本规律。如《西山群仙会真记》引《太上隐书》说:“形为留无之舍,无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无。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无聚神灵,遨游于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炁。”①《真元妙道要略》说:“人本从元气成身,再得灵元之精气补之,可以长生。”②《真气还元铭》也说:“一者道之所立,气者一之所生…道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言道也,有名言气也。言道者是一气之父,言一气者万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因一气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气。言气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若得法修之,克为神仙矣。”③可见,道教的炼气养气之术并非纯粹的实践方法,而是直接奠基于气为生命之本的世界观之上,与世界观可谓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不过,实践方法虽由世界观转化而来,在性质上则与后者大有差异。因此,在承认世界观为其前提的同时,应认识到实践方法也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同种世界观基础上,可以从方法学的角度发展出多种方法。如道教的炼气养气之法都立足于气本论,但具体的实践方法则各有不同。《云笈七籤》卷五十七至六十二载有《诸家气法》,于此可见一斑。当然,各种炼气养气的方法虽然在实践方式和实践程序上有别,但在性质上则是相通的,即都不出“气法”这一范围。正如《西山群仙会真记》卷二所说:“然而调无、和无、布无、咽无、聚无、行炁、保炁、换炁,皆不出养炁之道。”④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概括性,因此,对于道教哲学来说,并不需要去描述每一种具体的养气之术,而是要在“诸家气法”的基础上,概括出最一般的实践方法。在我们看来,道教的气法主要有以下三类。一、纳气从气本论到纳气的思维逻辑是很显明的。既然气为生命之根本,当人体内的气不足以长久维持生命的存在时,就需要纳气以资补充。不过在这同时,须将体内的浊气排泄出去,因为浊气是导致疾病和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所以,纳气时通常伴随着吐气,养生典籍中常称之为“呼吸”或“吐纳”。总之,纳气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将清新之气纳入体内,而将体内的污浊之气吐出体外。这是一种最古老的练气功法,战国时代即为神仙方士所习练。《楚辞·远游》称仙人赤松子“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庄子·刻意》描写当时有一些方士“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后世道教承袭了方仙术,也将纳气法作为其炼养术的重要方法。如《养性延命录》卷下说:“刘君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纳气为生,口吐气为死也。”⑤《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调气法第五》也说:“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其注云:“凡吐者,去故气,亦名死气。纳者,取新气,亦名生气。”⑥①《道藏》第4册,第428页。②《道藏》第19册,第295页。③《道藏》第4册,第879页。④同上书,第429页。⑤《道藏》第18册,第481页。⑥《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道藏》第26册,第538页。4吕鹏志道教气法概论圆为了达到吐故纳新的目的,道教炼养术特地区分了生气和死气,并强调只可纳生气而不可纳死气。《抱朴子内篇·释滞》指出:“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并主张“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因为“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①。《云笈七籤》卷三十六《食气法》引《仙经》也说:“食无法,从夜半至日中六时为生无,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唯食生而吐死,所谓真人服六炁也。”②在道教炼养术中,因为对气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纳气又有纳外气和纳内气之分。纳外气主要指吸纳人体之外的天地之气、日月之气或日月之光、山林雾气等。在此过程中,人可以同宇宙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即将宇宙大气场中的优良气息纳人自身,而将体内的不良气息排泄于宇宙之间,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长存不死的目的,如明周履靖《赤凤髓》说,道藏中有《玉轴经》,载有“六字气决”,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③。宋曾慥《道枢·众妙篇》称有上清紫文之言,“日吞日月之气与其光焉”。倘“能修此,则奔入于日月为仙矣”④。同书《服雾篇》说:“雾者,山泽华精,金石之盈气也,久服之能散形入空,与云合体矣。”⑤纳内气就是不以口鼻呼吸,而以服自身体内之气为主。这种功法“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⑥。通过脐带呼吸,所以通常称为胎息。其作用是加固体内的元气,使人健康长寿,以至长生不死。《云笈七籤》卷五十八收人《胎息精微论》,其中述胎息之要旨云:“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清净自炼,委身放体,志无念虑,安定脏腑,洞极太和,长生久视,潜气不动,意如流水,行之不休,得道真矣…至道不远,近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延永。”⑦以上所说的纳气之术,在道教中又常称为“服气”“食气”“行气”等,名虽不同,实质上无太大差异。二、守气道教气法不仅主张要纳气,而且还强调要守气。只纳不守,气即有可能走失,这就达不到气法的目的。因为气为生命之本,若体内之气走失,则命将难保。反之,若守气不失,则命可长存。《三天内解经》卷下称:“老子教化,唯使守其根,固其本。人皆由道气而生,失道气而死。故使思真念道,坚固根本,不失其源,则可长生不死。”⑧《云笈七籤》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说:“夫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⑨《诸真圣胎神用决》亦称:“若金坑宝贝(喻指气)坚实,六门不开,①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49-150页。②《道藏》第22册,第253页。3③《藏外道书》第9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737页。④《道藏》第20册,第799页。⑤同上书,第649页。⑥《抱朴子内篇·释滞》,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49页。⑦《道藏》第22册,第402页。⑧《道藏》第28册,第416页。⑨《道藏》第22册,第405页。5影百年道亨共兹皮·第四辑·《大道修真)卷五·行气术、房中术、存思术修行气术邪气不人,一身无病患。若六门不闭,盗尽金宝,人生疾也,道自不成矣。”①那么如何守气呢?道教在此问题上常采取“闭气”之法,即吸气后停闭呼吸,以尽可能保留所吸之气。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说:“常以生气时正僵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上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华盖明,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②《摄生要义》说:“以鼻吸入,渐渐腹满,乃闭之。久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呼即尽。气定,复如前闭之…但能闭至七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濩矣。至于纯熟,当其气闭之时,鼻中惟有短息一寸余。”③闭气的效果如何,可以从鼻端是否还有气息出入检验出来。《抱朴子内篇·释滞》说:“初学行无,鼻中引无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无出人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无而鸿毛不动为候也。”④《千金要方·养性》也说:“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著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⑤在主张闭气、守气的同时,道教又主张保精守精,这两者是有关联的。精是人体中的一种精微物质,由气凝结而成,表现为津唾和精液等物质形式。气可以化为精,精又可转为气,两者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因而道教主张重精守精,实质上也就是守气,其目的都是延年益寿。要做到守精不失,主要的方法就是节制欲望,在房事上做到多交少泻。如《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说:“能百接而不施泄者,长生矣。”⑥道教一方面宣称固精守气有神奇的功效,如《黄庭经》称:“仙人道土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⑦另一方面则指出恣情纵欲,必使精气耗散,损人寿命,如《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一引《书》云:“欲多则损精…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⑧与守气一样,道教也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守精的重要性。三、流气道教气法并不止于纳气和守气,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使气周流运转。古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常侵袭人体,使经络气血郁闭不通。本来生命在于运动,而在这种情况下,生命的要素一气、血(血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气⑨)无法正常运作,因而疾病由此而生。要想治病健身,就必须采取办法有效地疏通经络和气血,使气流动起来,从而赶走邪气。在道教炼养体系中,使气流行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导引,二是辟谷。所谓导引,就是修炼者通过俯仰屈伸等肢体运动方式推动体内血气的流行。导引与流行于西方的体操不同,后者重锻炼肌肉、骨骼和韧带,而导引是为行气服务的,在行导引术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呼吸和闭①《道藏》第18册,第437页②同上书,第481页。③《摄生要义》,《格致丛书》本。④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49页。⑤《道藏》第26册,第538页。⑥同上书,第545页。⑦《道藏》第22册,第83页。⑧《道藏》第18册,第531页。⑨参见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6···试读结束···...
2022-09-13
-
图书名称:《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杂家伤科》【作者】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页数】528【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32-3974-5【分类】中医伤科学-古籍-汇编【参考文献】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杂家伤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
集成杂家伤科" 图书目录: 集成杂家伤科》内容提要:《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杂家伤科》内容试读《名家跌打损伤真传》清·不著撰人总论跌打刀伤折骨,卒然身受,乃属无心之失,其当时本不知有跌打之将至也。而忽跌扑,气必为之一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忽因所壅而凝聚一处,是气失其所矣。盖气为本运之血,血本随气而流通,气凝而血亦凝,气凝在何处而血亦凝在何处。夫气滞血瘀,作肿作痛,诸变百出,虽受跌打闪挫、受金疮、受铳创者,为一身之皮肉筋骨,而气滞血既瘀,或血亡伤损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而脏腑并与俱伤,其为病不可胜言,无从亦料矣。至于斗殴或受谴责者虽不尽矣,必然当斗殴谴责之时其气必壅,其血必凝,虽非不知有扑打之将至,其由外侵内至经络脏腑之俱伤,亦同跌扑无异也。故跌打称之伤科,其实内亦有伤。但言外伤而不言及内伤,为伤在外而病必及内,其内脏实有连带关系。然治疗之法,亦必由经络脏腑审查而治之。内则为行气、为之行血,外为敷药或施手术、按摩、割剖各法并行,而伤科之法,庶无遗矣。凡治伤科大法,均以视之血瘀或血亡,应分虚实而补泻,亦当视伤之轻重,伤轻者顿挫气血凝滞而作痛,此当导气而行血已矣。若伤重者,伤筋折骨必施手术为其接驳。或受铳创,审弹丸有无藏在体内。若弹丸藏浅者,用药敷贴拔之而出,深者施以手术剖割而出,非朝夕可竟全功。除手术敷药,外伤而行气、散瘀、解毒、护心为主。大凡伤损,苦寒药切不可用,盖血见寒则凝,若冷饮,势必瘀停于心为不治。但看有外伤者用内外兼施,若外无所伤,为内有瘀血,多用苏木等治之。可下者下之,大黄一两并杏仁二十一粒,水煎服。如有神魂散失,不知人事者,唯有临时斟酌。大体跌打之症,虽要行气行血;铳伤之症虽要解毒为主,不可过用燥散之药。跌打初伤只用活血,白芍平肝、白术和中、当归补血,加童便炙炒为妙。铳伤,初伤者用熊胆,开滚水,生绿豆一两半、田基黄二两、连翘两半、莲子心钱半,用水煎开,熊胆五分和家白糖一两,冲服。更有损伤,瘀血攻心,不能言语者,而用化瘀之药,竹叶清热、葛根开腠散热,再开培元活血之剂。又有伤损出血过多、头目晕眩者,先当归川芎汤服,伤次用白芍、熟地、续断、南星、防风、荆芥、独活水煎,童便冲服,但不宜用酒,因传杂酒气上升,恐头目眩也。如出血少,内有瘀血,用生四物汤加桃仁、苏木等。如皮未家破者,水煎酒冲服。又有坠伤,内有瘀血,腹胀不痛,或胸胁痛,而用破血药治之。科如遇脑骨伤者,乃骨囟所在致命之部。如破伤流脑者不治,若仅破裂而骨尚未碎而肉未损者,可将发洗净,敷以消肿药。若骨未破,仅伤皮肉,须掺止血散、生肌药,外敷散瘀药。如血不止者,如慢流,即用止血散掺之:如猛流,则以纱纸包止血药散掩之,慎勿见风。若骨未破,皮肉未伤,只壅肿瘀痛,用跌打驳骨散药敷之,须依法用药。若洗之法,须用熟油、或药水、或温茶,各处洗之皆同。如面伤青黑,宜用去瘀散敷之以治外,然后服药以治内。至脑两角及眉棱骨、耳鼻等处,与治面部相同。如跌扑损伤牙迳,或落或碎,宜内外兼施。外掺生肌及止血散:内服散瘀药,用水煎服不可用酒。或齿伤而未动,仅擦破皮肿痛,而搽消肿止痛散;如牙已动,用蒺藜根烧存性,擦之即固。若胸脯骨为拳所伤,外肿而内痛,则用跌打驳骨药敷之,内服破瘀药利去瘀血。如胁肋重伤,外肿而血不流通,用绿豆汁、生姜汁,用人揸住,自吐出血,再后服药,宜服破血药。如跌打扑伤胁痛,即血归于肝,宜服散瘀止痛汤。总之,跌扑压壅最怕恶心,亦必有恶血在内。先要用清心药,次用清利小便破血药,通利大肠,次第服之,每服加童便一杯冲服,立效。如跌扑伤损重者,先服清心药,次服清利小便及去瘀药,令血从伤口出;或有结在内,则带人大肠而泄出。或瘀血未散积聚于脏腑,若在上部,瘀从口出;若在中部,引人大肠而泄。用此法治之,随服止痛散。若不逐尽其瘀血,恐积留于脏腑,而变发炎生疮之患。盖伤轻重者有别,轻伤者只须通气活血便愈,如伤重者急宜治之,更非以重药治之无效。其发热、体实者,宜用疏风散热之药;恶寒、体弱者,宜用祛寒补剂治之。如老人跌扑不转,则其治法与壮年人不同,宜先用人参、苏木、黄芪、芎、归、陈皮、甘草煎服,后服散瘀活血之剂。如小儿跌扑痛瘀,只须顺气。至若伤筋骨,则条析辨明。如胸骨或筋断,必施手术接之,宜用破血药,或敷驳骨药。或只皮破,可用生肌膏贴之。如伤腹,其肠流出或穿者不治;如肠未穿者,急以麻油润伤口,本人即剪清指甲,以猪网油包手,轻手将肠送入。若肠襻大、伤口小,难人,即煮酸黑醋,令病人嗅之,并以通关散吹之,频频闻之,一声喷嚏,其肠自入,即用药线将伤口缝合,外用拔毒生肌散掺或贴之,或用珠珀,亦可;内服以利大小肠之药,亦不猛泻,亦不可食硬物、难以消化之品,勿令结恭(便秘),以至症重难治。如手足折断或脱白,须用手术扶正接驳之,内服生骨药,外敷驳骨药。如手足跌扑损伤,或刀斧斩伤,而即扶正,以麻油润之,次掺生肌散。如咬伤,宜用龟板散敷之。至于腰腿脚骨等处,甚属难整,诊症临时相度,随其伤处用法整顿复完。如其伤重,先用药与服,令其不知痛,方施手术。倘若夹杂骨折,其骨权出肉外者,宜用麻药与服,急以利剪将骨峰剪去,即施手术将骨推整完位,免其骨峰插烂肉,即掺生肌散,以药棉包裹,杉皮夹之,绷带布裹扎,隔日换药。内服生骨药,外敷驳骨药,服药时加童便更002好。如系纯为骨折,皮未破、肉未穿者,宜用手术扶正之,即敷驳骨药,用杉皮裹扎三日一换,此治之法也。至脏腑因伤而累者,又当调查辨析而详明之。如伤胁肋胀痛,须大便利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滞也,宜用当归导滞汤。喘咳吐痰者,肝火侮金也,宜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若肝火之火盛,本脉必大,两胁热胀,宜饮童便,宜服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归尾、红花。若肝脉浮而无力,按其腹反为不胀者,此血虚也而肝胀,宜服四物汤加参、苓、甘草、青皮。若肝脉洪而有力者,胸胁胀痛按之亦痛,此必气伤肝也,宜用小柴胡汤加川乌、归尾、青皮、白芍、桔梗、枳壳。此症不论受伤轻重,或忧怒努力伤其气血,血瘀归肝,多数此病。甚则胸胁胀痛,气逆不通,或至血溢于口鼻,其症则危矣。如伤者腹痛,大便不通,按之甚痛,瘀血在内也,必须下之,而用加味承气汤;既下而痛不止,瘀血仍未尽去也,宜用加味四物汤。如腹痛按之不痛,气血伤也,必补而和之,宜用四物汤加参、芪、白术;倘之而胁胸反痛者,肝血伤也,当补之,宜用四君子汤加芎、归;既下而发热,阴血伤,宜用四物汤加垂丝柳、参、术;既下而恶寒,阳气伤也,宜用十全大补汤;既下恶寒发热,气血伤也,宜用八珍汤加垂丝柳:既下而作呕,胃气伤也,宜用六君子汤加当归;既下而泄泻,脾胃伤也,宜用六君子汤加果肉、故纸;既下而手足冷,昏愦出汗,阳气虚寒甚也,宜用大剂参附汤。若至口噤、手撒、尿遗、痰壅、唇青、体冷,虚极之坏症也,宜急用大剂参附汤。如伤者少腹引阴茎作痛,或兼小便如淋,肝经有虚火也,宜用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再用养血药。不可误投以发热剂,至使二便不通、诸窍出血。如伤者肌肉作痛,营卫之气滞也,宜服通元气散。或筋骨作痛,肝肾之气滞也,宜用六味丸。或伤下血作痛,脾胃之气虚也,宜用补中益气汤。或外伤出血作痛,脾肺之气虚也,宜用八珍汤。凡下血不止,皆脾胃气脱;吐泻不食,脾胃气败也,须调脾胃。如伤者瘀气作痛,或兼焮肿发热作渴,阴血受伤也,必拔去恶血,再服药以清肝火,宜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山栀、丹皮、碎补、垂丝柳。或瘀血肿痛不消,以葡萄汁调山栀末敷之,其破口以当归膏贴之,更服活血之药。此患肿黑重坠者,即瘀血也,法当重用拔恶血也,看症用药,总然知以补气血为主。如伤者血处作痛,或兼热渴、烦闷、头晕、阴虚、内热,宜用八珍汤加青皮、麦冬、五味子、玉桂、碎补,兼服地黄丸。如伤者青肿不消,气虚也,宜用补中益气汤。或肿黯不消,血滞也,宜用加味逍遥散。或掀肿作痛、瘀血作脓,急当内托,宜用八珍汤加北芪、白芷。或脓出及痛,气血虚也,宜用十全大补汤。或肿不消、瘀不消,气血俱虚也,先用葱熨患处,内服八珍汤。倘若单用行血破血药,脾胃愈虚,卫气愈滞。若敷贴凉药,则瘀血凝结,内腐益深,难以收拾矣。如伤者腐肉不溃者,或恶寒而不溃,宜用补中益气汤。《名家或发热而不溃,宜八珍汤。或服克伐药过多而不溃,宜用六君子汤加当归。或内出蒸打损炙,外皮坚黑而不溃者,宜服八珍汤,外贴当归膏。凡死口不溃者,新肉必不生,皆由失于补脾胃耳。如伤者新肉患处灰白,脾气虚也,宜用六君子加芎、归:或患处绯传003赤,血虚也,宜用四物汤加参、术。或恶寒发热,气血虚也,宜用十全大补汤加垂丝家柳。或清后脓稀白,脾肺气虚也,宜用坚愈散。或寒热交作,肝火动也,宜用加味逍科遥散。白日再发热,肝血虚也,宜用八珍汤。或食少体倦,胃气虚也,宜用六君子汤。脓汁臭秽,阴虚而有邪火也,宜用六味丸。或四肢困倦、精神短少,元气内伤也,宜用补中益气汤;夏月用调中益气汤:作泻而用清暑益气汤。如伤者出血于患处,或出于各窍,皆肝火炽、血盛错行也,急宜清热养血,宜用加味逍遥散。或中气虚弱,血无所附而妄行,而用加味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或元气内脱而不能摄血,急当回阳,宜用独参汤加炮姜。如不应,即加附子。或有蕴血而呕吐,宜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此皆伤科之重症。总之,凡伤损及劳碌、怒气致肚腹胀闷者,误服大黄等药至伤阳络,则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络阴络阳则为血块血积、肌肉青黯等症,此脏腑损亏、经隧失职也,急补脾肺,亦可得生矣。如伤者瘀血流注腰脊,两足至黑,急饮童便、酒,拔出瘀血;先清肝火,宜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山栀、黄芩、碎补;次以壮脾胃,宜用八珍汤加茯苓。如伤者昏愦,其重者以独参汤灌之;虽有瘀血,切不可用花蕊石散内化之,恐伤阴也,元气伤者尤当切戒。凡瘀在内,大小便不通,用大黄、朴硝;如不效者,用木香、玉桂三两研末,热酒送下,血乃生,增其热、行其寒也。如伤者眩晕或失血过多,而用十全大补汤。或元气不足,不能摄气归原,而服参、芪、草、芎熟地、陈皮、山药、山萸、五味子、麦冬、云苓等药。如伤者烦躁,或因血虚,宜用当归补血汤。或兼白日发热,宜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柴胡、丹皮、地骨皮。如伤者发热,或因流血过多,或溃脓后,脉大而虚按之如无,此阴虚发热也,宜用当归补血汤;脉沉而微按之转弱,此阴盛发热也,而用四君子加羌、附。或因亡血过多,而用圣愈散,或汗出不止,而用独参汤。如伤者胸腹痛、闷烦、跳跃捶胸、举重闪挫,而胸腹痛闷,喜手摸者,肝火伤脾也,宜用四君子汤加柴胡、山栀:其怕手摸者,肝经血滞也,宜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红花、桃仁。或胸刺痛及腹刺痛,发热晡热,肝经血伤也,宜用加味逍遥散。如不饮食者,肝脾气伤也,宜用四君子汤加柴胡、山栀、川朴、当归、丹皮。若胸腹胀痛、不思饮食者,脾胃气滞,宜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胡。若胸腹不利、食少不寐,脾气屈结也,宜用加味归脾汤。若痰气不利、脾气滞,宜用二陈汤加白术、青皮、山栀、当归、川芎。如伤者作呕,或因痛甚,或因克伐伤胃,宜用四君子汤加半夏、生姜、当归。或因忿怒伤肝,宜用小柴胡汤加茯苓山栀。若因痰火者急消痰,宜用二陈汤加山栀、黄连、姜黄。若胃气虚者急扶胃,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生姜。若因流血过多,或溃发热,宜用六君子汤。若因胃火者急宜清胃,宜用清胃汤加山栀、黄芩、甘草。或因打扑损伤,败血入胃,呕吐黑血如黑豆汁者,宜用百合汤或百合散。如伤者喘咳,凡出血过多而胸胀膈痛发喘,气虚瘀血004坏肺,宜用参苏二味饮。若咳血衄血,气逆气蕴于肝也,宜用十味参苏饮加黄芩、黄连、山栀、苏木。如伤者作渴,或出血过多,宜用四物汤加术,如不应效,重用参、芪、全归、熟地。或因胃气伤津液而用竹叶黄芪汤,或胃虚津液不足而用补中益气汤,或胃火上征,宜用竹叶石膏汤。如小便淋涩,乃经虚热也,宜服地黄丸。如伤者创口痛,或四五日而不减,或一二日方痛欲作脓,宜服托里散。若兼头痛,时作时止,气虚也,更兼眩晕属痰也,当生肝血以补脾气。如伤者因统创而伤,先以止痛解毒护心,勿被火毒冲心,宜服清热护心汤,外治而先用退火制腐药。俟其火毒清、炙以退,又不宜过用寒凉克伐之药,宜照上法,外贴拔毒生肌膏,更要查察其弹丸有无藏在体内,以消息子探之,望诊查之。如有弹丸在内,浅者用拨弹神丹敷之,深者以手术割出之。以上皆伤科之要目,乃参考群书及历代名医之立论,并余师积数年之经验,逐一分别次序列明,幸毋徒持单方,妄用克伐,过当,以至陷入于危。按症分治。机生于内,巧生于外,用药加减,临时变通。习伤科者,当毋忽焉。脉法《脉经》曰:从高跌扑,内有瘀血,腹满,其脉坚者生,弱小者死。又日:破伤有瘀停积者,其脉坚强实者生,细涩者死。若亡血过多者,其脉虚细者则生,坚强实者死。皆因病与脉不相应也。《医鉴》日:跌扑损伤,去血过多脉当虚,若得急疾大数者死。又曰:伤及脏腑,脉见虚促者死。主治各方列后鸡鸣散:治跌打从高坠下,或木石所压,瘀血凝积,痛不可忍。锦大黄一两杏仁(另研去皮尖)二十一粒酒煎,鸡鸣时服,至晓,下瘀即愈。下血方:功用同上。川芎二钱当归二钱乌药二钱赤芍三钱苍术钱半青皮五分苏木四钱红花三钱桃仁三钱枳壳钱半陈皮五分大黄五钱玉桂五分另煮服,水煎服。活血和气汤:治跌打扑伤瘀血入内,功能活血通气。川芎三钱青皮二钱炙草一钱白芍一钱滑石一钱丹皮五分桃仁(去皮尖)一钱水煎服。和气饮:功同上。苍术葛根桔梗当归茯苓白芷枳壳白芍甘草各名家跌一钱水煎服。独胜散:治痛不止,气滞血凝。香附姜汁浸一夜,炒,研末,每服二钱,童便伤温送下,或滚水亦好。005至杂退肿膏:治跌打破伤、肿痛伤及脑骨更效。白芙蓉叶泽兰叶牛膝梧桐叶家薄荷叶大黄各用八分捣烂敷,留孔出气。科封口膏:治耳断、唇缺、鼻崩,俱可施补。乳香没药当归儿茶葛叶杉木炭象皮珍珠各一钱麝香二分梅片(后下)五分研极细末,瓷罐载,勿泄气候用。散血膏:治跌扑损伤、散瘀、金疮、恶兽伤。泽兰叶葛叶捣烂冷敷患处。截血膏:治跌打刀斧伤,能化血瘀破、退肿止痛。花粉三两姜黄一两赤芍一两白芷一两共研极细末,茶敷,伤口四围能截血,不痛。一紫散:治伤眼泡青肿,紫色肿痛。紫荆皮(用童便浸七日晒干)生地各等分清茶开,敷患处。紫金膏:治法同上。白芙蓉叶紫荆皮(生用)生地共捣烂,敷患处补肉药方:能生肌长肉,先将油蜡溶化,以散放入,搅匀成膏。香油一两黄蜡八钱陀僧(研末)五分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共研末,入蜡油。补肌散:治伤牙欲止血,除痛辟风、续筋骨、生肌肉、折伤出血。蜀椒二钱天灵盖二钱白芷二钱红内消二钱共研末,参之即愈破血药:治皮肉未破,瘀血积滞内攻,不能言语或谵妄。柴胡一钱黄芩一钱当归一钱枳实一钱灵芝一钱赤芍一钱川芎八分生地二钱桃仁二钱红花一钱大黄一钱苏木二钱朴硝一钱水煎童便冲服芙蓉膏(又名定痛膏):治跌打损伤,肿痛瘀黑。芙蓉叶二两独活五钱白芷三钱紫荆皮一两南星一两赤芍五钱共研细末,姜汁茶开调,温敷患处。破血消肿痛汤:治跌打伤脊骨、瘀蓄胁痛、不能饮食。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连翘二钱当归二钱苏木二钱玉桂(另煮)一钱麝香(后下)三分用酒两碗煎至一碗,将麝香调下服之。定痛乳香神痛散:治跌打扑伤损,瘀痛难忍并腹中作痛。乳香一钱没药一钱黑豆一钱桑皮一钱当归一钱水煎,服时加后药末各二钱半,另加麝香三分温服,故纸(炒研末)二两水蛭(炒令烟尽,研末)。清心散:治跌打扑伤、腹皮伤,恶心,损折重伤。川芎当归生地赤芍黄芩黄连丹皮山栀连翘桃仁薄荷甘草灯心各等分水煎童便冲服。跌打总方:治跌打扑伤,筋骨断折伤重(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酒送下)。白芷(醋炒)紫荆皮(醋炒)故纸(醋炒)草乌(醋炒,孕妇勿用)寄奴当归黑牵牛赤芍川牛膝五分生地川芎乳香没药木通然铜(醋淬七次)木香藿香羌活川乌(煨,孕妇勿用)碎补木贼玉桂独活各用一两炒熟地五钱共二十五味,共研细末。疏风败毒汤:治跌打损伤而感风寒。川芎当归熟地白芍生地羌活独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
图书名称:《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民族伤科》【作者】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页数】260【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32-3970-7【分类】中医伤科学-古籍-汇编【参考文献】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民族伤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
集成民族伤科" 图书目录: 集成民族伤科》内容提要:《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民族伤科》内容试读《梁氏家传伤科》清·梁氏(壮族)》跌打良方急时便用(一)止血类主治:跌伤、刀斧伤出血,用以下药物。药物:红鸡屎藤叶(落葵叶、滑腹菜叶)七木叶生鬼画符(黑面神)苎麻叶追风散叶鱼子兰叶龙须草(丝叶球柱草、金耳环、铁线莲)刘寄奴水榕木头(黑咀蒲桃、风箱树、水鸭木)花针木叶(郎伞木、花针木)真红苋菜两面针叶。用法:凡皮破,急嚼封之,每味单用。主治:凡出血可用。处方:瘦肉切片贴之,立能止血。圆眼核(圆眼、桂圆)去外皮、内心,研末撒伤处,可止血、定痛、生肌。珠兰叶(米仔兰叶)嚼摸,可止血、收口、接骨。血见愁(细竹蒿草、消炎草、四方草)研末撒,立止血。花蕊石末参,立止血。生香附、蜜糖同捣,敷伤处,可止血、止痛。蒲公英嚼抹,止血干,去水、止痛、生肌、收口。钱纸烧灰撒,止血。鸡羽毛烧灰存性撒,止血。百草霜、白蜡同研掺,止血。制黑羌研掺,立能止血。白蚊子叶(毛女贞、山万年青)嚼抹,立止血。田州三七嚼抹,止血定痛。生艾叶嚼抹或艾绒掺,立能止血。出山虎(爱地草、边耳草)叶敷,立止血。人山虎(匍茎榕)叶嚼抹,立止血。里却缺嚼抹,立止血。月季花叶敷,可止血、续筋。生半夏研敷,止痛、易收口。生熟松同半夏和匀抹,可止血。老姜嚼抹,忍痛三日,如旧。生鸡矢茶(番石榴叶)敷,止血生肌。血荷茶抹,立止血。海螵蛸研末掺,立止血。主治:皮破、血流不止。氏家处方:狗骨木叶(大沙叶、红皮狗骨木叶)嚼封,立能止血。长芽迹(又名番头伤木芽)抹,立止血。狗芽迹(又名狗克木)嚼封,可止血。三月坡(又名鸡立菜)嚼00到民封,立止血。车前子(半生半熟)执回阴干,研末掺,可止血、定痛、生肌。五月族伤(农历)采野麻叶捣溶、晒干,研末撒伤处,止血、结痂立效。古圹石灰末掺,可止血。采嫩山象皮(又名蒲萄叶)晒干,去叶梗,研末,加艾绒、乳香(去油)、没药(去油)、白蜡,和匀备用,凡伤出血掺之,三天照旧。白蚊子木叶(新好叶)嚼封,可止血生肌。小地谷叶(小了哥王叶、小地棉叶)同猪油捣匀,敷伤处,其止血生肌如神。帚杆叶(截叶铁扫帚、蛇利草、小夜关门)嚼抹,可止血。半边旗(半边蕨和尚梳)、包布木叶嚼封,立止血。鸡屎菜(野地骨、牛耳青)嚼封,立止血。下山虎(广西芒毛苣苔、小叶石仙桃)叶嚼抹,立止血。主治:跌打、斧伤,止血生肌如神。处方:七托莲(山苦荬、小苦麦菜、活血草)嚼封;跌伤血出或虫蛇等咬伤、中毒,用此莲嚼抹,立能止血定痛、消肿拔毒。半边莲、八角莲均可治蛇虫咬伤、跌伤,真神方。茹根(白茅根)、琥珀同为末,掺之,止血、生肌,神效。霜南瓜叶晒干,研末,撒伤处,可止血。韭菜锤封,立能血止。五月采番桃花半斤,晒干、研末,加黄麻叶半斤,莲须四两,蒲黄二两,冰片一钱,共为末,撒伤处,止血、生肌,如神。新石灰、嫩老鼠同捣如泥,阴干备用,凡血出撒之,止血生肌。生大黄同石灰炒至桃花色,为末,备用,凡血出能止、防发炎。主治:凡跌打、刀伤致皮破血流,对时生回。处方:象皮(炒)一钱半,老石灰一钱,黄丹一钱半,麦冬(炒黑)一钱。共为末,凡伤撒之,对时内即长肉满而合。主治:止血生肌神药神方。处方:鸡蛋壳(烧灰)血余炭无患子(洗净烧灰)石灰共为细末,装于牛胆内,阴干备用。用法:掺于伤处,止血、生肌、定痛。又方:照上加老姜、韭菜汁(生榨)各三钱,更效。主治:·止血止痛,同用于回生(起死)。处方:生南星三钱生半夏三钱防风三钱香附(炒黑)一钱半蒲黄(炒黑)一钱半。制用:研末备用,皮破掺之,即止血。跌打至死,以酒、童便灌,立生;痛极,用醋擦;汤火伤,以童便、麻油擦。002主治:凡皮破用,可止血止痛,无疤痕。处方:葱白砂糖。制法:共捣如泥。用法:封患处,日后没疤痕。主治:此方常备,万无一失,无痕神方。处方:白当归蒲黄艾绒山象皮田七各等分制法:先炒黑蒲黄,用纸包,煨取灰,后再和匀余药。用法:凡刀斧伤、跌打,敷之止血,生肌止痛,三天如旧,无疤痕。主治:刀斧各伤,止血散。处方:海螵蛸梅片各三钱大风子壳(炙)二钱。制用:为末,桐油调,敷患处。主治:生肌定痛,二天可愈。处方:田七三钱地龙三钱然铜(制)四钱血竭五钱川羌八钱红花八钱苏木四钱官桂三钱五倍子二钱水蛭五条黄蜡一钱半樟脑陀僧各三钱土狗(去头足)二十只制法:研末,加灰面三两,酒、醋、茅根汁、姜汁、葱白汁各一盅,和匀煎之。用法:敷伤处,冻又换,这样不用二天,即可痊愈。主治:止血生肌神方。处方:象皮松香樟木皮各二钱宜苏茶珍珠降香血竭没药乳香(二味去油)各二钱三七一钱半栀子四钱香附二钱木耳(煅)二钱茯苓二钱。制法:共研为末,备用。用法:敷患处。又方:乳香(去油)三钱没药(去油)二钱黄芪二钱冰片四分黄丹(水飞)五钱石膏(水飞)二钱象皮四钱田七二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主治:止血、定痛、生肌。处方:老葱头十只白糖三钱金瓜仁二十狗屎(火煅存性)一钱。《梁氏家传制法:共研细末,备用。用法:敷伤处,神效。科003至族主治:止血、止痛、防毒。科处方:牛胆一只石灰。制法:将石灰细末装牛胆内阴干。用法:凡皮破敷之。又方:生白矾、五倍子各等分,研末备用,凡出血,撒即止也。主治:凡伤,止血用。处方:韭菜边根四两生石灰二两。制法:共捣如泥。用法:敷患处神效。主治:止血生肌。处方:陈石灰四两大黄五钱儿茶乳香没药(去油)各一钱。制法:先炒石灰、大黄似桃花色,再研末,和匀余药。用法:凡血出撒之,伤烂麻油调擦。主治:刀斧利器伤,出血神效。处方:乳香没药(各去油)马前子(炒)麻黄各一两。制法:先炒马前子,研末、再碎人药。用法:敷伤处,三天结痂,忌食生冷。主治:止血、定痛、生肌。处方:真降香(煨存性)五倍子血余灰各等分。制法:研为细末,听用。用法:撒于伤患处,如神。主治:止血用。处方:生南星天麻白芷防风羌活各五钱生白附六两。制用:共为研末,备用,敷伤处。主治:止血后散毒用。处方:黄柏、黄连、大黄、冰片等分。制用:研末,掺患处,能除毒。004主治:凡皮伤,用了以上两方,可用此方收口,神效。处方:黄丹乳香没药(去油)血竭儿茶等分。用法:敷患处或用下方。主治:刀斧或疮久不收口。处方:三仙丹大梅片入地麝香(饭团根、过山香、钻地风)。制用:研末,撒患处即愈。主治:断筋、出血不止方。处方:姜黄白芷白茯苓甘草牛膝木瓜苡仁各七分生地三钱淮山一钱五味子八分当归炙芪一钱半加皮二分乳香没药(去油)各五分。用法:木耳五分,水煎服主治:皮破出血,掺之处方:生白矾、五倍子,细末备用。主治:跌打头伤,血流不止方。处方:生地三钱淮山白茯加皮碎补南星半夏归尾宅宜然铜炙芪各一钱白芷大茴乳香没药(去油)五钱血竭四钱丹皮藁本各二钱川芎一钱黄丹一钱。用法:水煎,加酒和服。主治:止血急用。处方:松香、白矾、半夏,抹敷伤处主治:止血生肌神效。处方:陈石灰四两大黄五钱血竭一钱乳香没药(去油)各一钱。制法:先将石灰、大黄炒至桃花色,再研末,人下药备用。用法:如伤口烂者,加麻油擦。主治:止血生肌。处方:白芷赤石脂儿茶龙骨猫头骨五倍子乳香没药,以上等分,《梁氏家传研末备用。族主治:疮或跌打、刀伤,生肌收口。科处方:宜茶枯矾黄柏白蜡田螺壳各等分。制用:共研为末,敷患处,效。又方:防风荆芥木通连翘黄柏黄连黄芩大黄芒硝防己生地熟地归尾麦冬川椒山枝花粉元参白鲜皮各等分。制法:水煎,凡疮毒跌打、刀伤不生肌,用水煎服。主治:生肌、去瘀、搜脓。处方:木香轻粉各一钱黄丹枯矾各五钱。制法:将药研末,装猪胆内阴干。用法:研末,敷伤患之处。主治:定痛、生肌如神。处方:生石灰甘草各一两水飞辰砂三钱冰片四分硼砂五钱。制用:共为细末,敷伤处。主治:止血生肌。处方:熟石膏五两黄丹乳香没药各五钱。制用:夏天加冰片,共为末,敷伤处。主治:止血、拔毒、生肌如神。处方:乳香没药(去油)一钱半大黄六钱蓖麻仁(去油)八钱原寸二分梅片三分月石三钱寒水石三钱制甘石一两。制用:共为细末,敷伤处效。主治:止血、定痛、生肌处方:晚蚕蛾白芷当归石灰。制用:共研末,敷患处。又方:单用晚蚕蛾炙干研末,敷伤处即能长肉血止。主治:刀斧各伤,除毒定痛。处方:石灰一两白及(去油)五分牛胆一只。制用:将余药装牛胆内阴干用。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
图书名称:《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导引伤科》【作者】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页数】358【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32-3973-8【分类】中医伤科学-古籍-汇编【参考文献】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导引伤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
集成导引伤科" 图书目录: 集成导引伤科》内容提要:《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导引伤科》内容试读《卸骨法》清·雍正年间孙季宽(其传人整理总结)eroromo.moooorrimi.oeormmriruro序言中国武术,有若干派别,许多门户,而卸骨法亦属武术功夫之一,盖即医学中十三科之一也。惜其法皆不传世,即偶有得其传者,又类皆自私自秘,故步自封,不肯流传于世,致有志者欲得而无从,是亦可叹甚也。当清雍正年间,鲁人孙通者,字季宽,初精猊综艺术及大奇枪,别号万能手,又名铁腿,后入少林寺学艺十二年,遂擅少林七十二艺铁扫帚功,又名铁腿功,及点穴术、卸骨法、擒拿术、按导法等术。归而迁居直隶沧州,传孙家庄陈善,即沧州所谓赛胜英陈善大师是也。陈善传卸骨匠陈广智、姜庭举、杨鸿宝等,于是北五省御骨法乃得传授,至今沧州名拳师姜太和、佟忠义、姜容僬等,尚能承卸骨法衣钵云。夫卸骨之法,自非易言,全在习者手法之精纯与经验丰富,然后始能收着手成擒之效。究其手法之种类,亦并不繁复,不外捏、卸、推、揉等法,其有效与否,则全在施术之熟能生巧耳。一为捏骨,即用拇指及中、食二指,捏握欲卸之关节,用手上之巧劲,使其骨骼衔接之处斜歪或脱白,则其骨骼不能吻合,于是失其灵活之效,是为捏法。卸法,则用掌、指、拳(虎爪拳、鸡心拳)攒打骨缝与衔接之处,使关节骨骱受攒打之震动力而至斜歪脱白,失其效用,则敌必于瞬息间发生剧烈之疼痛,而至服输者是也;推法,人身各骨衔接之处皆有关节互相吻合,骨缝紧凑,故能长短伸缩,若此关节之处被捏卸后,稍有外斜或脱白,则其骨虽未破碎打断,亦必疼痛难忍,不能转动,是则学者宜察其应推之骨,用两手或一手扶住,然后视其关节之方向而定其推法,或从下向上推,或自外向内推,或斜推,务使其已经离位之骨送入臼中而无斜歪,则应手可复原状。揉法,即俗所谓按摩、推拿二法。凡被卸之人,以及受伤者,骨未折断,仅损其皮肉而肿硬麻木,手抵伤处,下抑为按,徐徐揉转为摩,使其活血,骨骱关节等处被卸后,即现错落,不能合缝,则以手推之拿之,使还就位,有用两手或一手捏患处,缓缓使复旧位,或因筋络急难转摇,以手推之拿之,藉通其气。骨法》00将以上四法熟习之后,始可言卸骨法也。引伤第一章一、卸骨法歌决推揉捏卸法精奇,一捏一卸痛在地,扶白捏骱出者易,攒打猝弹错骨迭,左右逢原熟能巧,顺手牵拿随我意,出于左者随之左,右者来时侧身躯,脱白迭骱骨歪倚,瞬时成擒把敌摧,活手正之斯为贵,方称全能文武艺。二、骨骼解人身有三百六十五骨节,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骨皆红润,惟男子者微带白色,妇人微带黑色。骷髅骨,又名髑髅骨,男子自项及耳并脑后共八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及发际,别有一直缝;妇人只六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无缝。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六,是为骨之梢,又谓骨之余也。胸前骨一条,心骨一片,状如钱大。项与脊骨合二十四节,自项至腰共二十四椎骨,上有一大椎骨,人身项骨五节,脊骨十九节,合之得二十四,是项之大椎,即二十四骨之内,椎者垂也。肩井及左右饭匙骨各一片。左右肋骨,男子各十二条,八条长,四条短;妇人各十四条。男女腰间各有一骨,大如掌,有八孔,作四行样。手足骨各一段,男子左右手腕及左右臁筋骨边皆有髀骨,妇人则无。两足膝头各有软骨隐在其间,如拇指大。手足板各五缝,手足拇指并足第五指,各二节,余四指各三节。尾蛆骨若猪腰子,仰在骨节下。男子者,其缀脊处凹,两边皆有尖瓣,如梭角,周布九窍;妇人者,其缀脊处平直,周布六窍,大小便处各一窍。三、骨骼图解正面图解1.前头骨,2.颅顶骨,3.颞颜,4.上腭骨,5.下腭骨,6.胸骨,7.肋骨,8.脊骨,9.盂盆骨,10.肩胛骨,11.上臂骨,12.肘骨,13.桡骨,14.尺骨,15.腕骨,16.手骨,17.指骨,18.股骨,19.大腿骨,20.膝骨,21.胫骨,22.腓骨,23.足骨,24.跗骨,25.趾骨。002背面图解1.后头骨,2.肩骨,3.脊骨,4.上臂骨,5.桡骨,6.尺骨,7.盂盆骨,8.大腿骨9.膝骨,10.胫骨,11.腓骨,12.跗骨,13.趾骨。(以上图均略)四、卸骨法中十二骨骼主总论人身之有骨骱,亦犹屋宇之有梁柱也,乃用以支柱全身柔软之肌肉,而使之营种种之动作也。骨之外面,坚硬平滑,而内部则粗松,色苍白,形状至为不一,方圆长短,无所不有,盖以所居部位之不同,形能亦随之而异,所以各适其用也。盖其位置固定,不能转动者,如大盖筋骨等是也。可动之骨,大概在四肢骨一类中为多。统计全身之骨,多至三百余枚,彼此连络而成人形,其种类之复杂、名称之繁多,实非片言之所尽。就大部分言之,可以区分为两类,即躯干骨与四肢骨是也。凡头部各骨及脊梁、胸肋骨等,日躯干骨:而手足臂腿各部骨,则统称日四肢骨。卸骨法,则注重四肢骨。在此两类之中,又可能分为若干小部分,每一部之骨数,亦多少不等,有两成对者,有独无二者,有形似而因部位之不同而异名者,种种不一,今且不论。在此二百余枚骨殖之中,又可分为固定骨与可动骨二种。卸骨法,则注重可动骨。固定之骨,大概在躯干骨一类中为多,盖其位置虽亦有一定,而可营种种动作,任意屈伸,如肘、肩、腕、膝、踝等骨是也。进一步言之,凡固定之骨,其功用实为保护内脏之主要部器官而生,且不能卸移;可动之骨,则专司外部转能之事,惟究其骨可动之理,全在筋肉之伸缩为动作,而两骨衔接处之关节,实为骨骼转动之主要关键也。故关节者,为连络二骨而兼司其转动者,即骨骱,俗谓骨环是也,大概分为左右关节、蝶番关节、车轴关节等数大类。而肩胛、臂肘、膝白头各关节分属之。故卸法,以卸法、捏法,将可动之骨关节斜歪或脱白,使于瞬间发生剧痛,而施以上骨法,以柔法、推法,将斜歪、脱白之骨上之,则不至受伤。肩胛臂肘等,实为人身最大之关节,其骨端之形状及转动之情形亦各各不同,惟二骨之相接,必分阴阳两种情态,阳为骨端,凸出其外,阴为骨白,凹入于内,尚有两阴中隔骨者,其白之形状,虽各部不同,要皆与互相衔接之骨端形状完全相同。而骨端之入白,如重凿柄之故,而得活动随意,不致有抵触之虞。关节如受捏卸,则骨端离白,必使被卸之一部,失其转动之能力。如两白中接以骱者,骱稍有斜歪,则其一部,亦必失其活动之效力,此卸骨法之所以重于关节也。在骨端与骨白之间,必有软骨为之连络,此软骨之效用。一骨可以连缀二骨,使之切合;一以防骨端与骨白之相磨而受损伤。此等软骨,其质地极法导为柔软,且富有伸缩之力,又足以助骨之活动也。此骨频类乎筋,包缠于骨端白外面,引而使两相切合。吾人于食酱肘后,试取其肘骨,一观其状,即可了然矣。科今附卸骨法中十二主骨之形态及关节之部位,述之于下。(一)项骨此骨在头骨之前面下端,即俗谓下巴是也,与头骨衔接,其关节转动极其灵敏。最合于卸骨之法,更适于救急之术也。(二)锁骨此骨之位置,在胸廓之上端,与胸骨及肩胛相衔接,因其细长弯曲而如锁形故名。此骨于运动及一切操作功效极大,而足以辅助肩臂之各骨也。此可以用卸法。(三)肩胛骨此骨之位置,在胸廓后部之上方,左右各一,俗名饭匙骨,又名哈拉把骨。其形为扁平,三面有角而角度不等,与锁骨及上膊骨相接合,至前面而成肩胛窝,亦称肩井。此骨又似蝶翅形,前后皆可卸。(四)肘骨此骨居大臂骨与小臂骨之间,盖即臂间接合之关节处也。而司转动者,实为大小臂间之重要关节,其部位在上臂骨下面之一端,与下臂上面之一端接合之中间,肘屈之时,骨即外突,臂直之时,则其处有小陷窝。最合于卸骨法也。(五)腕骨此骨又名手根骨,其位置在臂骨与掌之中间,共有舟状、半月、三角、豆状、大小多棱、有头、有钩状等八骨组合而成,其形甚短,皆互相连接,不能单独活动,一块动则其余七块亦必随之俱动也。亦为卸骨法中之大关键也。(六)手骨此骨合掌骨、指骨二部,而统称之日手骨。掌骨位于腕骨与指骨之中间,共为五枚,称为第一掌骨、第二掌骨,以数目为序。第一掌最短,而粗大异常,第二掌骨则最长,惟较第一掌骨为细,其余五指微有参差。至于指骨,位居于掌骨之前端,亦以数目为序,而称第一指骨、第二指骨也,共为十四小骨所组合而成。其中惟第一指为二骨,其余四指皆有三骨,合如上数,各骨相衔处,具有关节司转动。亦左右可卸。004(七)髀臼此为骨之为凹陷,关节相连处。髋骨之位置,本居于骨盆之两侧,而以髀白,即在髋骨之外侧,俗名胯骨,其陷甚深,而成圆白形,即留大腿骨上端之处也。髀白与大腿骨上端相接合,连缀以软骨,而成为大腿关节。此一关节,亦为人身量重要部分,与上部之肩胛骨同一功效,惟外部筋肉较厚,以司全腿之动作。此部可用卸骨制之。(八)大腿骨此骨之位置,在髋外侧之下部,上端衔接于髀白,而下端在连接膝盖骨及胫骨者。此骨在人身之管状骨及四肢骨中最为巨大,最要关要。上端与髋骨相接之处,其状如球,其中部则略作三棱形,其在下之一端,则有出之固形,盖一以连接于膝盖骨,其一则与胫骨相衔接也。此骨之关节处,在卸骨法中极占重要也。(九)膝盖骨此骨之位置,适当大腿骨之正中,即与其靠前面突出之圆形相衔接,膝盖骨之下面则与胫骨相连属,故实介于大腿骨及胫骨之中间,惟位居前方,不啻为两骨前面接合处之掩盖也,故名曰膝盖。此一关节,专司腿胫两部分之活动,在卸骨法中,最关重要。(十)腓胫骨腓骨在下腿之外侧,与胫骨并行,惟在上之一端,不直接于大腿骨及膝盖骨,而靠于胫骨上端与大腿骨相连之外髁下侧,而在下之一端,则突出于胫骨之外髁之下。此骨为辅助胫骨以支柱下腿之一部而做种种活动者,在卸骨法亦甚重要。胫骨在下腿内侧,与腓骨并行,其在上之一端,紧接大腿骨之下端,前面与膝盖骨相连。于卸骨法,亦甚重要,使其斜歪,而发生剧痛之法也。(十一)跗骨此骨亦称足根骨,其位置在胫骨与腓骨之下方,为跟骨、舟状骨、楔状骨、骰子骨等七块小骨互相连缀,接合而成,而与下腿骨之下端各部相衔接,下面则接跗骨。故此骨实介于下腿及足骨之中间,与上部之腕骨相似,惟衔接之形状稍异耳。此骨之关节最脆弱,稍受震激,即易损害或脱白,其所占地位又小,故最合卸骨法。(十二)足骨卸此骨合足跖骨、趾骨二部,统称之曰足骨。其后端接连于跗骨,前端为趾骨,数法005导共五枚。亦有数目为次序,称第一跖骨、第二跖骨,此骨为圆柱型,第一跖骨最短,引第二跖骨最长。趾骨亦冠数目为名,共十四,惟一趾,即大趾骨为二节,其余四趾,科则各为三节。此足骨中之最小部分,亦可施以卸骨法。第二章一、寻骱相骨卸骨法之制人,既重在骨之关节,即骱之连系,是则对于骨骼各部之位置必先完全明了,毫不错误,始能实用,亦正如点穴术、三层功夫、九步练法中之寻经认穴也。如不明于此,决难望其应手奏效也。寻骱相骨之事,在卸骨法中,其重要有如此,然吾人欲能寻骱骨而无误,亦非易事,若不有相当之练习,亦不能熟习,且练习之法,虽不甚复杂,但欲完全了解,丝毫不爽,亦非旦夕间,最少亦须一年苦功勤练习,始能达其目的。练习此项寻骱骨相之法,亦可分为数步。起始之时,不妨于读本中求之,先将各骱各骨之名称熟读而谨记之,更于图画中而寻求各骱各骨之部位,按此书籍,医学、伤科中皆可参考,而近来之生理学中尤为详明,附图亦显明易见,较诺旧本木版医书为佳。某骨与某骨相接,某骱与某部相连,以及骱所附深浅、骨所居之反正,皆须熟知。此一步功夫完全后,更进一步,而与识者讨论。或我举一骱一骨之名称为问,命人答其位置及状态,或命人举一骱一骨之名称为问,而我答其位及状态,互相盘诘。遇有疑惑,则可于书本中对证之,此一步功夫,较诸死读硬记,易于进步,亦正如学生之默书,较背诵为佳矣。名称部位,既熟读而谨记,与人互相盘诘,亦可完全无误。然此犹为死法,而非实应用之道,未必能合于实际也,故又须进一步而使之实验。练习实验之法,宜取死人骨骼一副,即俗所谓骷髅骨,务使各骨齐全,不可稍有缺损,乃将各骨杂乱,使练习者依据其所知之部位,一一凑合之而成为人形,毫无错误而后已。在入手之始,难免有误,习之既久,自能无误。然此种凑合,虽用手法,犹藉目力之辨别。骨骱之为何名,而属于何部也,更须进一步于暗中练习之。亦将骨骱杂乱练习之,信手取一骨,用手抚摩而断定其为何骨骱,当属何部位,乃依其位置而安于地上。如此逐一摸去,将全身各骨骱完全凑合,一无错误而后已。在初时必不能如愿以偿。盖以手抚摩,虽能知其名称部位,然终不若以目力辨之为易也。练习至此,最速亦须一年以上之苦功。凡练至于暗中凑合全部骨骱而无误者,其炼熟可知也。寻骱相骨之第二步功夫,即捏握自身骨骱。如捏左臂,用右手行之,右臂则用左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
图书名称:《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道家伤科》【作者】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页数】27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32-3967-7【分类】中医伤科学-古籍-汇编【参考文献】丁继华主编;余瀛鳌,施杞副主编.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道家伤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
集成道家伤科" 图书目录: 集成道家伤科》内容提要:《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道家伤科》内容试读《肘后备急方》晋·葛洪(抱朴子)治卒金创血出中风肠出方第七十六论日:金创者,无大小冬夏,及始初伤血出,便以石灰厚傅裹之,既止痛,又速愈。无石灰,灰亦可用。若创甚深,未宜速合者,内少滑石,令创不时合也。金创禁忌序凡金创去血,其人若渴,当忍之。常用干食并肥脂之物以止渴,慎勿咸食。若多饮粥辈,则血溢出,杀人,不可救也。又忌嗔怒、大言笑、思想、阴阳、行动、作劳。勿多食酸咸。饮酒热羹臛辈,皆使疮痛肿发,甚者即死。疮差后犹尔。出百日半年,乃稍复常耳。治金创大散方:用百草心,七月七日出,使四人出四方,各于五里内采一方草木茎叶,每种各半把,勿令漏脱一事,日正午时,细切,碓捣,并石灰极令烂熟,一石(担)草断一斗石灰,先凿大实中桑树,令可受药,取药内孔中,实筑令坚,仍以桑树皮蔽之,以麻捣石灰极密,泥之,令不泄气,又以桑皮缠之使牢。至九月九日午时取出阴干,百日药成,捣之,日曝令干,更捣,绢筛,贮之。凡一切金创伤折出血,登时以药封裹治使牢,勿令动转,不过十日即差,不肿、不脓、不畏风。若伤后数日始得药,须暖水洗之,令血出,即傅之。此药大验,平生无事,宜多合之,以备仓卒。金创之要,无出于此,虽突厥质汗黄末,未能及之。凡金创伤天窗、眉角、脑户、臂里跳脉、髀内阴股、两乳上下心、鸠尾、小肠,及五脏六腑输,此皆是死处,不可治也。又破脑出血而不能言语,戴眼直视,咽中沸声,口急唾出,两手妄举,亦皆死候,不可治。若脑出而无诸候者,可治。又治卒无汗者,中风也。疮边自出黄汁者,中水也。并欲作疰候,可急治之。又痛不在疮处者,伤经也,亦死之兆。又血出不可止,前赤后黑或白,肌肉腐臭,寒冷坚急者,其疮难愈,亦死也。急001家科治金创膏散三种,宜预备合,以防急疾之要续断膏方:蜀续断、蛇衔、防风各三两,上三味切,以猪脂三斤,于东向露灶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滓。若深大疮者,但敷四边,未可使合。若浅小疮者,但通敷,便相连。令止血住痛。亦可以酒服如杏子大冶葛蛇衔膏方:续断、蛇衔各二两,防风一两,冶葛二两,当归、附子(去皮)各一两半,黄芩、泽兰各一两,松脂、柏脂各三两,蔷薇根二两,上十一味叹咀,以猪脂二斤煎之,别以白芷一枚内中,候色黄,即膏成。去滓,滤,以密器收贮之。以涂疮,无问大小,皆差,不生脓汁也金创散方:桂心一两,干姜一两,蜀椒(汗)三两,当归三两,芎䓖四两,甘草(炙)一两,上六味捣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治金创方:以蛇衔草捣敷之差。又方:狼牙草茎、叶熟捣,敷贴之,兼止血。又方:取烬草挼敷之。又方:葛根,五月五日掘,曝干,捣末,敷疮上,止血,止痛。又方:钓樟根(出江南),刮取屑敷疮上,有神验。又方:紫檀,末,以敷金疮。止痛,止血,生肌。又方:生青蒿,捣傅上,以帛裹创,血止,即愈。又方:用蔷薇灰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又方:烧故青布作灰,敷疮上,裹缚之,数日差,可解去。又方:割毡方一寸,烧灰,研以敷之,差。又方:烧牡蛎末敷之,佳。凡裹缚疮,用故布帛,不宽不急,如系衣带即好。又方:急以石灰裹之,既止痛,又速愈。无石灰,筛凡灰亦可用。疮若深,未宜速合者,以滑石傅之。又方:杏仁去皮尖,捣如泥,石灰等分,以猪脂和之。淹足合煎,令杏仁黄,绞去滓,以涂疮上,日五六遍,愈。又方:取蟹黄及脑并足中肉熬末,内疮中,主金疮、续筋。又方:山行伤刺,血出,卒无药,挼葛根叶傅之。又方:急宜斫桑,取白汁,以厚涂之。又方:烧马矢,傅创上。又方:即溺中良。葛氏治金创中筋交脉血出不可止,尔则血尽杀人方:急熬盐,三指撮,酒服之。葛氏治金创血内漏者方:服蒲黄二方寸匕,血立下。又方:煮小豆,服汁五升。又方:以器盛汤,令热熨腹,达内则消。又方:掘地作坎,以水泼坎中搅之,取浊汁,饮二升许。葛氏治金创未愈以交接血漏惊出则杀人方:急以蒲黄粉之。又方:取所交妇人中裙带三寸,烧末服之。治金创中风寒水露者,凡因疮而肿者,皆因中水及中风寒所作,其肿气入腹则杀人,不可轻也,治之方:取桑灰淋汁,温之以溃疮,冷复易,取愈,大良。姚云神验。又方:烧白茅为灰,以温汤和之,以厚封创口,干辄易之,不过四五。又方:生竹箬002桑枝两条,着塘火中,令极热,斫断,炷疮口中,热气尽,更易一枚,尽二枚,则疮当烂。乃取薤白捣切,绵裹,着热灰中,使极热,去绵,以薤白薄疮上,布帛急裹之。又方:杵薤以傅上,炙热榻疮上,便愈。又方:烧黍穰或牛马干粪、桑条辈多烟之物,掘地作坎,于中烧之,以板掩坎上,穿板作小孔,以疮口当孔上熏之,令疮汁出尽乃止。又滴热蜡疮中,佳。又方:以盐数合着疮上,以火炙之。令热达疮中毕,以蜡内竹管,插热灰中令烊,以滴入疮中,即便愈。若无盐,用薤白。单用蜡亦良。治金创中风方:蜀椒量疮大小,用面作馄饨,塘灰中炮令熟,及热,开一小口,当疮上掩之,即引风出,可多作,取差。又方:生葛根一斤,叹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捣末,温酒调三指撮。若口噤不开,但多服竹沥,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又方:煎盐令热,以匙抄沥取水,热泻疮上,冷更着,一日许勿住,取差,大效。葛氏治诸创因风致肿方:取栎木根,但剥取皮卅斤,剉,煮令熟,内盐一升,令温热,以渍创,脓血当出,日日为之,则愈。葛氏治金创肠出欲燥而草土着肠者方:作薄大麦粥,使才暖,以泼之,以新汲冷水噀之,肠则还入,草土辈当附在皮外也葛氏治金创若肠已断者方:以桑皮细缝合,鸡热血涂之,乃令入。治卒坠损腕折被打瘀血方第七十七治卒从高坠下,瘀血胀心,面青,短气欲死方:取胡粉一钱匕,和水服之,即差。又方:大豆或小豆,煮令熟,饮汁数升,和酒服之,弥佳。又方:生干地黄二两,熬末,以酒服之。又方:生地黄,捣取汁,服一升或二升,尤佳。又方:乌鸦翅羽二七枚,烧末,酒和服之,即当吐血也。如得左羽,尤佳。治从高坠下,若为重物所顿榨得瘀血方:豆豉三升,蒲黄三合。先以沸汤二升渍豆豉,食顷,绞去滓,内蒲黄,搅调,顿服之,不过三四服,神良。又方:乌梅(去核)五升,以饴糖五升煮,稍稍食之,自消。又方:茅(连根叶),捣绞,取汁一二升服之,不过三四服,愈。冬用根。又方: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取蒲黄二三匕。日四五服,良。又方:末鹿角,酒服三方寸匕。日三。又方:取败蒲荐烧灰,以酒服方寸匕。葛氏治卒为重物所填榨欲死方:末半夏如大豆者,以内其两鼻孔中,此即五绝法。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大黄(切,浸,汤成下)一两,桃仁(去皮尖)四十九枚,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败蒲一握三寸,甘草(如中指节,炙,锉),绯帛急(如手大,烧灰),久用炊单布一尺(烧灰)。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汤成,内至道酒一大盏,次下大黄,去滓,分温三服。先锉败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家通利数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应治忽落马坠车,及坠屋坑崖,腕伤,身体头面四肢内外切痛,烦躁叫唤不得卧方:急觅鼠矢,无问多少,烧,捣末,以猪膏和,涂封痛处,急裹之。仍取好大黄如鸡子大,以乱发裹上如鸭子大,以人所裁白越布衫领巾间余布以裹发外,乃令火烧烟断,捣末屑,薄以酒服,日再三。无越布,余布可强用。常当预备此物为要。治忽被压榨、堕坠舟船、车轹马踏牛触,胸腹破陷,四肢摧折,气闷欲死方:以乌鸡一只,合毛杵一千二百杵,好苦酒一升,相和得所,以新布拓病上,取药涂布,以干易,觉寒振欲吐,不可辄去药。须臾,复上一鸡。少则再作。葛氏治为人所玉摆拂(两手击也),举身顷仆,垂死者方:取鼠李皮,削去上黑,切,酒渍半日,绞去滓,饮一二升。葛氏治腕蹴倒有损痛处气急面青者方:干地黄半斤,酒一斗,渍,火温,稍稍饮汁,一日令尽之。又方:捣生地黄汁二升,酒二升,合煮三沸,分四五服。又方:干地黄六两,当归五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烦闷,用生地黄一斤代干者。治腕折四肢骨破碎及筋伤蹉跌方:烂捣生地黄熬之,以裹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一日可十易,三日即差。又方:活鼠,破其背,取血及热以薄之,立愈。又方:取生瓜蒌根捣之,以涂损上,以重布裹之,热除,痛止。又方:捣大豆末,合猪膏和涂之,干即易之。又方:寒食蒸饼,不限多少,末,酒服之验。又方:葱白细研,和蜜,厚封损处,立差。主脑骨破及骨折。治凡腕折、折骨诸疮肿者,慎不可当风卧湿及多自扇。若中风,则发痉口噤杀人。若已中此,觉颈项强、身中急束者,急服此方:竹沥三二升,饮之。若口已噤者,可以物拗开,内之令下。禁冷饮食及饮酒。竹沥卒烧难得多,可合束十许枚,并烧中央,两头承其汁,投之可活。治披打有瘀血方:大黄二两,桃仁(去尖皮,熬),虻虫(去足翅,熬)各二十枚。上三味捣,蜜丸四丸,即内酒一升,煎取七合服之。又方:大黄三两,桃仁(去皮尖)三十枚。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当下脓血,不尽更作。主瘀血久不除,变成脓者。又方:大黄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二味捣散为丸,以酒服三十丸,日再,为散服亦妙,治被打击,有瘀血在腹内久不消,时时发动。又方:刮青竹皮二升,乱发(如鸡子大,烧灰)四枚,延胡索二两。上三味捣散,以一合,酒一升,煎三沸,顿服,日三四,治为人所打,举身尽有瘀血。又方:铁一斤,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又烧令赤,投酒服之。治被打,若久宿血在诸骨节及胁肋外不去者。又方:白马蹄,烧令烟断,捣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主治被打腹中瘀血。亦治妇人瘀血消化为水。又方:桔梗末,熟水下刀圭。治被打击,瘀血在肠内久不消,004时发动者。又方:蒲黄一升,当归(末)二两,酒服方寸匕,日三。葛氏治血聚皮肤间不消散者方:取猪肥肉,炙令热,以塌上。又方:马矢,水煮薄上。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毕竹,藏勿令人得矣。又方:鹿角长六寸,烧,捣末,酒服之,鹿茸尤佳。又方,取鳖甲一枚,炙捣筛,服方寸匕,食后日三服。又方,桂八分,牡丹四分,附子二分,捣末,酒服一刀圭,日再服。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缓弱,宜速治之方:独活四分,附子(大者炮)一枚,杜仲、茯苓、桂心各八分,牛膝、秦艽、防风、芎、芍药各六分,细辛五分,干地黄(切)一钱,水九升,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服,如行八九里进一服。忌如前,顿服三剂。治诸腰痛或肾虚冷腰疼痛阴萎方:干漆(熬烟绝)、巴戟天(去心)入、杜仲、牛膝各十二分,桂心、狗脊、独活各八分,五加皮、山茱萸、干薯蓣各十分,防风六分,附子四分,炼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十丸,日再加减,以知为度也,大效。胁痛如打方:大豆(熬令焦)半升,好酒一升,煮之令沸,熟饮取醉。又方,芫花、菊花等分,踯躅花半斤,布囊贮蒸,令热熨痛处,冷复易之。治反腰有血痛方:捣杜仲三升许,以苦酒和涂痛上,干复涂,并灸足肿白肉际三壮。经验方治腰脚痛:威灵仙(洗干)一斤,好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桐子大,以浸药酒下二十丸。经验方治腰痛神妙:用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又方:治肾虚腰脚无力。生栗袋贮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又方: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子(洗秤)一两,牛膝(同浸于银器内)一两,用酒过一寸,五日暴干为末,将末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斗门方治腰痛:用大黄五钱,更入生姜五钱,同切如小豆大,于铛内炒令黄色,投水两碗,至五更初顿服,天明取下腰间恶血物,用盆器贮,如鸡肝样,即痛止。又方,治腰重痛。用槟榔为末,酒下一钱。梅师方治卒腰痛辗转不得:鹿角一枚,长五寸,酒二升,烧鹿角令赤,内酒中浸一宿,饮之。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腿冷风气:以大黄二大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尽,入药中。切不得令黄焦,则无力。捣筛为末,每日空腹,以水大三合,入生姜两片如钱,后煎十余沸,去姜,取大黄末二钱,别置碗子中,以姜汤调之,空腹顿服。如有余姜汤,急徐徐呷之令尽。当下冷脓多恶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而处005至道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增垣初仕,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增垣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科渐宣通。增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无差理。帝从而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病,便谓此方之神奇,其差误乃不言。用药之失,如此者众矣,可不戒哉。006···试读结束···... 2022-08-19